總而言之,自公聯盟能夠形成並維續至今,新選舉制度下兩黨在選舉上的相互依賴是核心因素。雖然參議院席位經常性不過半也是自民黨與公明黨維持聯合的重要原因,但兩黨聯合併非僅根據席位數目而進行,公明黨與自民黨討價還價的力量也非主要來自“關鍵議席”,而在於選舉前其所屬選民對聯合政權的支持。換句話說,選舉上的相互依賴成為了公明黨能在聯合中發揮不成比例作用的杠杆。對此,公明黨前國會對策委員長漆原良夫曾說,“在公明黨真正反對的地方,自民黨是會讓步的。雖然議席上有著壓倒性的差距,但從選舉考慮的話公明黨卻是不可或缺、十分重要的。”〔14〕
二、公明黨在自公聯合中發揮作用的途徑:事前審查與職位分配
組閣成功之後,公明黨便能以執政黨的角色通過日本的黨政互動體制而參與到政治進程當中,其不僅能通過“事前審查”對政府議案從起草到確立的各個環節發揮影響,也能通過組閣、任命政務官員來領導政府執行貫徹本黨政策。
(一)事前審查:黨政二元體制下的自公二元
在自民黨長期執政下,日本形成了政府和執政黨的二元體制,政策和法案除了經過政府內部的協調,也需要和執政黨的相關機構如政調會等進行協商,這便是事前審查制。〔15〕自公聯合政權成立後,兩黨間按事前審查慣例設立了各種兩黨間、執政黨政府間協商會議,從而形成了一種二元和集權並存的體制。即政府決策按照事前審查制需先獲得執政黨許可,形成黨政二元互動,在黨政二元互動下,執政黨方面由自公二元之間同樣通過事前審查制的運作規則進行協調。同時,這種政策調整又集中由兩黨的上層做出,具有集權的特點。在這種事前審查制下,決策的形成程序為:政府部門將要向議會提出的法案或政策先交由兩黨黨內事前審查,兩黨內部各自協商達成本黨的共識,之後再通過自公兩黨間的協商機制,如黨首會談、幹事長·國會對策委員長會談等進行執政黨間事前審查,當兩黨達成共識後,通過執政黨與政府互動機制,最終形成閣議或提交給議會的法案。由於體量較小,事前審查比職位分配對公明黨來說更為重要,而事前審查中,比起執政黨作為一個整體與政府協商,執政黨間協商中公明黨的意見更能得到重視。
(二)職位分配:公明黨影響力的發揮與獨立性的保持
職位分配也是自公合作的重要形式,公明黨通過獲得內閣及其他政務職位參與政權,實現其政策主張。自公聯合中,公明黨具有閣僚數量一般衹有一人、擔任職位常為國土交通大臣以及黨首不入閣等特徵,這背後可以看出其在發揮影響和維持獨立兩方面的考慮。
從影響力角度看,衹有一人入閣似乎不利於發揮影響,但是除了所占議席的確較少外,也因其票倉創價學會的性質決定了選民支持的是政黨而非候選人個人〔16〕,這便要求幹部“黨務優先”而不一定需要入閣來報償。同時,公明黨發揮影響力在於所掌握的領域而非人數,其出任大臣次數最多的國土交通省掌管公共事業,在為公明黨吸引支持者方面有著先天優勢,而且與“福祉之黨”定位相符。公明黨黨首山口那津男明確表示,“國交相是與國民生活密切相關、對經濟也有很大影響的重要角色,這個職位對公明來說今後也很重要。”〔17〕而且,日本閣議遵循全員一致原則,公明黨即使衹一人入閣也相當於有“一票否決權”。從獨立性角度看,閣僚少使公明黨能避免政策向自民黨趨同和受自民黨的醜聞的連帶影響。比如,福田內閣發生危機時,為了獲取支持希望公明黨能夠增派閣員,但公明黨擔心受到連帶傷害而拒絕了。〔18〕而黨首不入閣也因入閣勢必受到自民黨首相的領導,這對於保持獨立性無疑是不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