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8日電/由於高溫乾旱與軍事動蕩的影響,全球兩大重要貿易通道——巴拿馬運河和蘇伊士運河相繼受阻,全球供應鏈在進入2024年之際正面臨困擾,這可能迫使各國和各企業重新繪制幾十年來構建的全球貿易地圖。
高溫乾旱 巴拿馬運河運力大減
巴拿馬運河2023財年總收入為46.5億美元(約合331.8億元人民幣),為1914年運河開通後的歷史最高紀錄。然而同期巴拿馬航線貨物吞吐量同比減少800萬噸,過境船只數量從13003艘減少至12638艘。
這是因為巴拿馬運河正經歷著一場70年來罕見的嚴重旱情。
巴拿馬運河的構造實際上像一個水壩圍起來的人工湖,運河河面是高於海平面的,水壩兩邊是分別連接兩大洋的入口,入口處裝有船閘系統。船只通過時需要在閘門之間的蓄水池裡一層層爬升或降低,每次需要消耗附近加通湖大約20萬噸淡水。
2023年以來,厄爾尼諾現象造成拉丁美洲多國持續乾旱,使得巴拿馬運河出現缺水危機。受此影響,巴拿馬當局推出諸多限行措施。正常情況下,每天有36艘至38艘船通過巴拿馬運河。8月起,這個數字逐步下調到22艘。到今年2月之前可能進一步下調到18艘。
船舶通行量減少導致通行效率降低和等待時間延長。據悉,船舶等待通行的平均時間已從2023年11月初的4.3天延長到12月的11.7天。為統籌有限的通行資源,運河管理局拿出部分通行資源用於拍賣。這導致通行費上漲嚴重,迫使船運公司要麼花費數百萬美元插隊,要麼則繞道非洲或南美,走更長、花費更高的路線。
專家預測,當地旱情在2024年可能持續下去,短期內巴拿馬運河的通行條件難以得到改善。運河管理局正在考慮可能的解決辦法,包括修建一個人工湖為運河注水和採用人工降雨來增加降水量,但這兩種方案即使可行,實施起來也需要數年時間。運河管理局已提醒,至少在2028年之前,將保留一定程度的限制通行措施。
在正常情況下,巴拿馬運河處理全球約3%的海上貿易量和46%的從東北亞到美國東海岸的集裝箱。高昂通行費和漫長等待時間,使得越來越多的液化天然氣船不得不另選航線,不惜為此多航行近6000海里,這也使得全球能源貿易路線正在發生改變。同時,巴拿馬運河的限制措施已經導致幹散貨運輸出現巨大變化。國際信用評級機構標普的分析顯示,2023年10月在美國海灣地區至亞洲航線運輸中,經由蘇伊士運河的船舶占比已從1年前的23%上升至83%。
紅海軍事動蕩 蘇伊士運河生意冷清
然而,日益緊張的地緣政治局勢使得蘇伊士運河航線也不太平。
全球近15%的海運貿易穿越紅海,其中包括全球8%的穀物貿易、12%的海運石油和8%的液化天然氣貿易。埃及的蘇伊士運河連接紅海與地中海,是從亞洲和中東向歐洲運送燃料、食品和消費品的最快路線。航運公司利用這條航線運送多達三分之一的全球集裝箱貨物,包括玩具、網球鞋、家具和冷凍食品等。
巴以衝突爆發後,也門胡塞武裝頻頻在紅海水域襲擊關聯以色列的船只,以示對巴勒斯坦的支持。胡塞武裝稱,衹有以色列停火並允許人道主義物資暢通無阻地運入加沙地帶,襲擊才會停止。
出於安全原因考慮,國際航運巨頭馬士基宣布停航紅海,此後又計劃讓途經紅海地區的所有船舶經好望角繞行非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