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澆是巴彥淖爾全年灌溉工作中的重點和難點。河套灌區糧食作物秋收後,土壤中的水分比較缺乏,秋澆可以增加土壤水分,同時有利於淋洗土壤,降低土壤鹽碱度。在過去,人們為了讓土壤多補充點水分,盡量多衝洗些鹽分,也就是“保墒壓鹽”,大都放開澆淋,容易出現“大水漫灌”現象。
“以前在秋澆完的土地上經常可見一灘灘積水,天氣變冷後就形成一片片冰坡。如今,田地裡的積水、冰坡都很少見了。”臨河區西濟渠節水灌溉科技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趙虎告訴記者,合作社對農業灌溉用水進行精細化管理,通過“一把鍬”澆地、“淺澆快輪”等方式,維護灌溉秩序,提高灌溉效率,實現農業節水增效乃至農民增收。
為了大幅壓減秋澆用水量,巴彥淖爾市制定了《防止“大水漫灌”做好河套灌區2023年秋澆節水工作方案》,明確2023年秋澆用水量由2022年的16億立方米壓減至2023年的10億立方米之內,成立“包澆組”,實行“一把鍬”澆地、平地縮塊、滾耙保墒等綜合措施,合理安排秋澆,堅決防止“大水漫灌”。
巴彥淖爾市水利局副局長張寰介紹,2023年度巴彥淖爾的秋澆工作從10月10日開始,11月20日結束,完成計劃440萬畝秋澆灌溉任務,實際耗水量8.8億立方米,耗水指標計劃控制在9.98億立方米以下。“2014年至2022年秋澆年平均耗水量為13.06億立方米,平均用時約60天。2023年是有統計數據以來實際耗水量最少的一次,也是用時最短、同比壓減秋澆水量最大的一次。”張寰說。
精準核實灌溉面積是巴彥淖爾市強化用水管理、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的又一重要舉措。磴口縣渡口鎮東新灌溉服務合作社副理事長、東地村黨支部副書記樊繼龍告訴記者,過去由於用水權面積底數不清,存在用水“黑戶”的問題。為了讓當地群眾“淌明白水、繳明白費”,合作社開展了灌溉面積的普查與核實。
樊繼龍介紹,合作社成立了核查小組,深入田間地頭,在原有數據基礎上明確灌區土地權屬與面積布局,形成以渠系為單元的土地面積權屬台賬和以農戶為單元的土地布局與規模台賬,“這次的普查面積為1.9萬畝,擠出‘黑戶’面積0.2萬畝,解決了過去繳費不公平的問題”。
2023年,巴彥淖爾市完成22.59萬戶1297.18萬畝灌溉面積核實工作,還建立起“灌區一張圖”,積極開展灌溉面積“上圖賦碼”。在此基礎上,當地科學合理分配水量,將新水文年度水指標分配至各國管直口渠,並為2761條國管直口渠頒發了引黃灌溉用水證。
此外,巴彥淖爾在磴口縣群管渠道開展水權確權試點,將用水權確權到末級渠系、最適宜計量單元,為81條群管直口渠頒發了引黃灌溉用水證;在井灌區實行以電折水進行計量;為烏拉特前旗、烏拉特中旗2個地下水超采區4544眼農灌井全部安裝了智能計量設施,並對超采區及周邊的139.1萬畝耕地用水採取限額管理,目前兩地的地下水位均處於穩定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