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第27頁 第28頁 第29頁 第30頁 第31頁 第32頁 】 
中評論壇:融合發展與港台機遇
http://www.CRNTT.com   2024-02-10 00:10:01


巫永平
 
        巫永平:兩岸通過融合發展創造新的經濟成就

  我今天講兩個問題,一是融合發展,二是兩岸在過去三十年所建立的經濟聯繫。

  融合發展有兩個階段,統一前融合發展是要促進統一的,統一後的融合發展是為了鞏固統一,為一國服務。雖然融合經常是雙向的,但“一國兩制”紅線意味著雙向是有限度的,是要讓香港、台灣同胞融入內地、大陸社會,讓他們盡可能享受同等待遇,實現方式是政策和制度創新。融合發展是長期的過程。

  三十多年來,兩岸發揮各自優勢建立密切的經濟關係。在當今國際政治經濟形勢、兩岸政治經濟關係、大陸自身都出現變化的情況下,如何在新形勢下更好發揮三個基礎的作用,尤其是發揮大陸有利條件的作用,克服新挑戰,創造新方式,深化和擴大兩岸經濟合作,促進經濟融合發展,是需要探討的問題。

  兩岸密切的經濟關係壯大了各自的經濟

  1949年後,兩岸在分離狀態下各自以自己的方式發展,都取得了進展。台灣先是在全球分工鏈條中扮演出口加工的角色,迅速實現工業化,成為亞洲“四小龍”之首。之後很快轉向技術和資本密集工業化,實現經濟轉型升級,成為全球經濟重要一環,在芯片等領域成為領先者。大陸在70年代末實行改革開放,加入全球分工,並很快成為全球分工體系的關鍵節點,以世界工廠的身份發揮引擎的作用帶動全球經濟增長,在三十年的時間里一躍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

  當台灣在上世紀80年代由於產業升級、勞動力成本上升、土地資源受限、環保壓力增大,經濟發展遇到瓶頸的時候,大陸對台灣敞開大門,給台商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台灣企業在大陸不斷得到發展和壯大,結合全球分工,台灣經濟也不斷提升競爭力,成為全球重要的經濟力量。兩岸密切的貿易關係更是成為台灣外貿盈餘的主要來源。台灣從大陸獲得的貿易盈餘,不僅抵消了台灣與其他貿易體的赤字,也為台灣各方面的建設和發展提供了重要的資金來源,每個台灣老百姓都從中受益。台灣企業在獲益的同時,也為大陸帶來了資金和技術、擴大全球聯繫,培養了技術和管理人才,並帶來人才溢出效應。

  過去三十幾年兩岸的經濟合作能夠成功是因為三個條件的存在,這三個條件是:全球分工體系、市場經濟、大陸的環境。兩岸在互利互惠基礎上,在全球分工體系中扮演不同角色,建立起來的合作關係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台灣企業利用了大陸低成本的勞動力和土地、政府親商、完善的基礎設施、完整的供應鏈、龐大的市場、穩定的社會等各種有利條件。台灣得以藉大陸的環境促進自身發展,是因為兩岸都是中國人,大陸願意為自己的同胞提供發展機會,在貿易和投資方面為台企和台灣同胞提供諸多便利和優惠,讓生活在大陸的台灣同胞享受同等待遇,讓台灣、台企和台灣同胞分享大陸現代化的紅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第27頁 第28頁 第29頁 第30頁 第31頁 第3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