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中國評論通訊社
首頁|頭條|焦點|大陸|臺灣|港澳|國際|美國|兩岸|華人|經濟|財經|軍情|社會
人物|文萃|圖片|文化|娛樂|評論|社評|快評|觀察|專論|網評|外電|智庫|智囊
專題|專訪|專頁|周邊|詩詞|出版|編譯|網書|數據|動態|電訊|名家|記者|簡介
   2025年2月17日 星期一
設為首頁】【加入最愛】【中評郵箱
您的位置:首頁 ->> 中評電訊 】 【打 印】 
日本研究發現一類新型胃酸抑制藥物有風險
http://www.CRNTT.com   2024-02-22 14:15:00


  中評社北京2月22日電/據新華社報導,鉀離子競爭性酸阻滯劑(P-CAB)是一類新型抑制胃酸分泌的藥物,可用於治療反流性食管炎和幽門螺杆菌感染等。日本一項新研究發現,幽門螺杆菌感染者如果在除菌後還長期服用P-CAB,其罹患胃癌風險與服用另一種藥物者相比較高。

  據東京大學等機構近日發布的公報,幽門螺杆菌感染是胃癌主要發病原因之一,清除幽門螺杆菌能在一定程度上預防胃癌,但少部分感染者在除菌後仍會罹患胃癌,醫學界一直在探尋清除幽門螺杆菌後發生胃癌的原因。

  此前有零星報告顯示,幽門螺杆菌感染者在除菌後長期服用抑制胃酸的質子泵抑制劑(PPI)會導致罹患胃癌風險升高。作為一類新型胃酸抑制劑,P-CAB作用機理與PPI不同。由於P-CAB在治療反流性食管炎等方面非常有效,醫生有時會讓患者長期服用這種藥物。

  本次研究分析了約5.4萬名幽門螺杆菌已清除的感染者數據,他們分別長期服用P-CAB、PPI、組胺H2受體拮抗劑(H2RA)。結果顯示,從除菌一年後開始的5年內,P-CAB服用組累計胃癌發病率為2.36%,顯著高於H2RA服用組的累計發病率1.22%。同時,除菌後胃癌發病率也會隨著服用P-CAB的劑量和時間增加而出現有意義的上升。另一方面,與PPI服用組相比,P-CAB服用組胃癌發病率未出現明顯差別。

  相關論文已發表在《臨床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誌上。公報說,基於大規模數據的研究顯示,幽門螺杆菌感染者除菌後長期服用P-CAB有可能增加胃癌發病風險,對這類藥物的使用風險應進行更廣泛的研討。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
首頁 | 港澳新聞 | 國際時事 | 兩岸專區 | 軍事聚焦 | 評論世界 | 財經視角 | 文萃大觀 | 中評電訊 | 時事專題
關於我們 | 中評動態 | 招聘人才 | 聯系方式 | 鏈接方式 | 中評律師 | 驗證記者証 | 免責條款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國評論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