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中國評論通訊社
首頁|頭條|焦點|大陸|臺灣|港澳|國際|美國|兩岸|華人|經濟|財經|軍情|社會
人物|文萃|圖片|文化|娛樂|評論|社評|快評|觀察|專論|網評|外電|智庫|智囊
專題|專訪|專頁|周邊|詩詞|出版|編譯|網書|數據|動態|電訊|名家|記者|簡介
   2025年2月19日 星期三
設為首頁】【加入最愛】【中評郵箱
您的位置:首頁 ->> 中評電訊 】 【打 印】 
網評:培養更多高素質養老服務人才
http://www.CRNTT.com   2024-03-13 10:41:13


  中評社北京3月13日電/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申少鐵
  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末,我國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超2.1億,占全國總人口15.4%。在可預見的將來,老年人對高質量、多元化的養老服務需求將更加旺盛。人才是養老事業發展的根本。培養更多高素質養老服務人才,正是豐富養老服務供給、提升養老服務質量的必要之舉。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優化孤寡老人服務,推動實現全體老年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離不開千千萬萬的養老服務從業者。目前,我國養老服務人才隊伍還存在總量不足、專業化水平不高、流失率較高等問題。不久前印發的《關於加強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圍繞養老服務人才“引、育、評、用、留”等關鍵環節,推出系統性政策措施,助力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

  過去,養老服務人才隊伍總量不足,主要原因在於養老人才來源渠道單一。拓寬人才來源渠道,才能引來源源不斷的人才“活水”。大專院校專業能力強,生源優質,可以在老年病醫學、養老機構管理等方面增加專業設置和招生人數。職業院校以市場為導向,不妨多開設養老護理、康復、老年營養、老年社會工作等專業,擴大招生規模,培養更多養老技能人才。也可通過培訓、技能考核、多點執業、增加津貼等方式,引導社區工作者、社會志願者從事養老服務工作。

  除了總量不足,養老人才的專業性也有待提升。相比其他群體,老年人對護理、生活照料、康復、緊急救援、精神慰藉、心理咨詢等服務需求更多。以養老護理為例,據全國老齡委公布的數據,我國60歲以上失能老人已超過4200萬人,且仍有上升的趨勢。但一些現有護理員技能不強,缺乏醫學、護理專業知識。社區居家養老是養老事業的重點,有的從業者還不能充分適應居家和社區工作環境,除了基本的生活照料,還不具備康復護理、心理疏導等崗位技能。突出人才培養的專業性,以養老服務技能人才為重點推動養老服務人才隊伍規模進一步壯大、素質穩步提升、結構持續優化,方能持續增強人才對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的引領支撐作用。

  養老服務人才流失率較高,一個重要症結在於待遇水平低、職業發展空間有限。除了建立科學合理的薪酬制度,也應健全人才評價機制,拓寬從業者的職業發展通道,並通過開展評比表彰、技能競賽、選樹典型等活動,加大褒揚激勵力度,有效提升養老服務人才職業尊榮感和社會認同度。

  培養高素質養老服務人才是一項系統工程。各方協作、形成合力,一定能打造出一支規模適度、結構合理、德技兼備的養老服務人才隊伍,更好滿足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的需求,為老年人擁有幸福美滿的晚年提供助力。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
首頁 | 港澳新聞 | 國際時事 | 兩岸專區 | 軍事聚焦 | 評論世界 | 財經視角 | 文萃大觀 | 中評電訊 | 時事專題
關於我們 | 中評動態 | 招聘人才 | 聯系方式 | 鏈接方式 | 中評律師 | 驗證記者証 | 免責條款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國評論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