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國家醫保局有關負責人就居民醫保答記者問
http://www.CRNTT.com   2024-03-25 17:13:06


 
  問:如何看待“繳納醫保後沒生病,吃虧了”等言論?

  答:疾病的發生往往具有不確定性。在現代社會,面對突然到來的重大疾病,個人和家庭很難能獨自承受高昂的救治費用。保險的實質,就是匯聚各方力量後,幫助那些不幸患重病的個人和家庭抵禦大額醫療支出的風險。因此,參加醫保就是“患病時有保障,無病時利他人”,應該是每個群眾面對疾病風險不確定性時的理性選擇。

  2022年,全國醫療衛生機構門診總診療84.2億人次,平均每個人一年到醫療衛生機構就診6次。全國醫療衛生機構入院2.47億人次,年住院率為17.5%;也就是說,平均每6個人中就有1個人一年住一次醫院。居民生病、生大病的概率並不像想象中的那麼低。之前脫貧攻堅期間,40%的貧困是因病致貧、因病返貧,也說明疾病對家庭經濟狀況的影響極大。

  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居民醫保參保人的次均住院費用為8129元,以報銷比例70%計算,住一次院醫保平均報銷5690元;假如居民將2003年至2023年連續參保個人繳納的保費進行儲蓄,按年利率5%計算復利,到2023年本金和利息共3343.1元。也就是說,居民住一次院後醫保報銷的金額,就遠超將連續20年個人總保費進行儲蓄的收益。

  所以說,“繳納醫保後沒生病,吃虧了”這種說法不對,而且從算賬上來說也是不划算的。

  問:有網民稱,“年輕人身體好可以不參保,只給老人、孩子參保就行了”。請問如何看待這個觀點?

  答:這種觀點在部分人群中有一定代表性。但如果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會發現這其實是“算小賬、吃大虧”。

  一是我國的疾病譜正在發生變化。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疾病實現了早發現、早診斷,尤其是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工作壓力的加大以及生活習慣等原因,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惡性腫瘤等出現低齡化趨勢,青壯年面臨的健康風險不容小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