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安徽淮南武王墩墓逐漸揭開神秘面紗
http://www.CRNTT.com   2024-05-24 19:10:01


 
  地上,多個實驗室里緊鑼密鼓開展出土文物保護和多學科研究。提取到室內的各類文物及時採取了應急保護措施,易腐變的有機質文物樣品存入低氧滅菌艙,控制濕度和氧氣以減緩其劣化速度;提取的大量木俑已開展了清洗和保濕處理,著衣俑表面織物已利用絲蛋白技術原位加固;漆器紋飾和圖案採取了曲面微區X射線熒光光譜儀進行信息提取,為後續修復提供科學依據。

  專家判斷,武王墩一號墓(主墓)出土文物有望突破4000件(組)。歷經2000多年,仍能夠出土如此之多珍貴文物,的確令人稱奇。專家推測,這可能與武王墩墓多重加固、高規格的營建標準有關。目前,專家對此正進行深入研究。另外,淮南濕潤的氣候也對武王墩墓地下文物尤其是木質文物起到了良好的保護作用。考古界有句名言:“幹千年,濕千年,不幹不濕就半年。”武王墩的文物埋藏環境是個“飽水”環境,這樣形成了相對封閉的保存空間,抑制了木腐菌的快速生長,降低了木材的腐蝕進度,保障了棺椁形制及木質文物的基本穩定,有利於文物保存。

  考古人員還發現了200多件素俑和80多件著衣俑,在有機質實驗室里,這些木俑被浸泡在去離子水中。木俑形態有三種,跪坐、站立、分襠,考古人員發現木俑的身子和頭原先是通過三根小小的細木條連接,十分精密,後因椁室進水,導致原本站立的木俑倒塌、分離。

  兩架漆木車的發現讓考古人員驚喜不已。儘管整車已經坍塌,但通過車輪直徑尺寸看出木車規模較大。“目前我們正在對相關文物進行保濕、去污,後期再用化學材料進行處理,支撐起木材的細胞結構,使其不變形、不開裂。”張治國說,“可以看出,這些姿勢不同的木俑、漆木車、樂器,應當是組成了某種場景,我們期待將它們復原的那一天。”

  淮南市同步加強相關保障,配合考古工作需要及時啟動文物保護用房擴建與墓葬周邊環境整治,進一步完善安保措施,在重要進出路口設置卡點,在發掘區域內安裝電子圍欄,並配備公安幹警和安保人員24小時值班,做到全封閉、無死角管理,確保發掘現場和文物庫房安全。

  今年五一期間,淮南市博物館舉辦了“武王墩發掘進展圖片及部分實物臨展”,現場游人如織。不久前,張聞捷來到博物館,給廣大市民和考古愛好者開了一堂講座,主講“楚人的葬禮”。“讓我們近距離地感受武王墩墓的秘密,也希望武王墩墓的發掘能夠為安徽文物考古添加更多光彩。”安徽博物院志願者梁君華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