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河南郟縣:豫見東坡,歸去來兮
http://www.CRNTT.com   2024-05-24 19:06:44


 
  又過了十年,蘇轍病逝,其子孫將他葬在兄長蘇軾的墓旁。生前聚少離多的兩兄弟,死後終於長相為鄰。

  到了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時任郟縣縣尹楊允前來拜謁,“謂兩公之學實出其父老泉先生教也,雖嵋汝之塋相望數千裡,而其精靈陟降左右,蓋未始相遠”,於是在蘇軾、蘇轍兄弟墓之間,為其父蘇洵置衣冠冢,“三蘇墳”遂成,並一直至今。

  如今,在三蘇墳園內,數百棵柏樹鬱鬱葱葱,參天蔽日,樹幹卻一致向西南方傾斜,堪稱奇觀。“‘思鄉柏’所指處,正是四川眉山的方向。”王靜怡說。

  一代文豪的南渡北歸

  在郟縣三蘇園景區三蘇紀念館展廳中,陳列著蘇軾18個紀念地的土壤。眉山、開封、密州、杭州……一塊塊看去,神思也仿佛在跟著蘇軾的腳步輾轉。

  “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蘇軾曾這樣總結自己的一生。但縱觀蘇軾的每一次重要人生轉折,都與河南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嘉祐元年(1056年),蘇軾在父親蘇洵的帶領下,與弟弟蘇轍一起前往開封參加科舉考試。次年,年僅20歲的蘇軾一舉高中,才華名震京師,受到當時文壇領袖歐陽修的賞識:“此人可謂善讀書,善用書,他日文章必獨步天下。”

  “北宋時期,位於開封城市中軸線上的州橋可謂信息集散地,當年的舉子都要到這里看自己是否金榜題名。”開封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長王三營,每每來到開封州橋遺址考古發掘現場,都會忍不住動情暢想:“或許我們和蘇軾,腳踏過同一塊石板。”

  那年的春風里,年輕的蘇軾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次高調亮相,又很快因母親去世而返鄉丁憂。

  再次北上,是1061年。這一年,在朝廷為選拔“非常之才”而不定期舉行的制科考試中,蘇軾成績卓異,位列實際上是最高等的“三等”,自此正式走上仕途。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