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網評:查重機制不能“誤傷”認真的學生
http://www.CRNTT.com   2024-06-19 11:56:30


  中評社北京6月19日電/網評:查重機制不能“誤傷”認真的學生

  來源:新華網  作者:梁博宇

  又是一年畢業季。對於在校期間認真學習的大學生而言,憑借合格的畢業論文取得學位,本是順理成章的事情。然而,在論文評審過程中,一項同樣不可或缺的流程——查重,卻常常讓許多明明獨立認真完成畢業論文的學生備感頭痛。如何優化查重機制,不僅對高校學生的畢業影響重大,也與高等教育事業的人才培養質量息息相關。

  所謂查重,就是在學生提交答辯申請後,校方將其畢業論文與現有的論文檢測系統資源庫進行比對,得出與各大論文庫的相似比。當相似比超過一定限度時,即被視為學術不端,無法通過審核、進入答辯環節。理論上,查重機制能有效地打擊抄襲、鼓勵創新。然而,在實踐中,卻不乏用心撰寫論文的學生,被查重搞得苦不堪言。究其原因,一方面在於現行查重機制過於依賴計算機系統,難以結合各學科實際情況,對疑似重復的內容作出具體區分,另一方面也與查重工作目標不明確、流程不合理等因素有關。為了防範抄襲、維護學術規範,查重無疑有其必要性,但要避免其違背自身初衷,還需順應實際情況,作出相應改變。

  學生群體對現行查重機制的抱怨,主要可以拆解為金錢浪費、時間損失與學術質量下降3個方面。其中,經濟成本是最直觀的。為了確保論文通過學校審核,許多學生都會先在電商平台購買查重服務。這類服務無一例外地價格不菲,一篇洋洋灑灑長文的送審代價,大於一篇勉強應付字數的“水文”。不同商家提供的查重結果可能天差地別。筆者所在的專業,亦不乏為萬無一失而重復消費的同學。

  即便舍得自掏腰包,學生們還要付出沉重的時間成本。在現行查重機制下,無論是文獻綜述中的標題、引文,還是正文中作為研究對象的公式、古籍、法條、政策、具體事例、專有名詞,但凡前人的研究中存在相似內容,都可能被視為重復。作為文科生,筆者不得不在遞交查重前將文中必要內容逐字修改。此外,筆者的論文文獻綜述中進行的學術對話,亦不得不大量删減,且前人的諸多觀點,只能用非學術的語言概括,以免用語重復。在論文寫作接近收官、答辯日期臨近的時刻,這些“降重操作”消耗了學生不少時間。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