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22日電/青年心聲/以“認知迭代”融入國家高質量發展大局
來源:大公報
二十屆三中全會日前在北京閉幕,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一系列新概念、新觀點、新論斷。在強調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總基調之下,尤為值得關注的是,這次全會把創新擺在突出位置,鮮明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健全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制度”、“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對香港而言,不僅具有充分的指導啟發意義,也是重大機遇,香港各界應當充分進行“認知迭代”,領會把握全會精神,更好融入祖國高質量發展大局。
一方面,這次全會明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並提出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對於香港而言,同樣應該以改革促創新,以“空杯心態”迎接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以“認知迭代”發展新質生產力,提升國際競爭力。
歷史是勇敢者創造的。此次全會公報,“改革”二字出現50餘次,其中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成為高頻詞。近年來,祖國發展取得的一系列成就,與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密不可分。當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國家的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的關鍵時期。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此前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曾表示,香港過去幾年經濟處於穩守局面,目前在國家全力支持下,正是“進攻”的時候。而要以發展促安全,重點發展創科無疑是重中之重。過去幾年,特區政府圍繞科技創新已進行多輪改革,提出眾多支持措施,未來要進一步發展,仍需思考如何建設高效聯動的要素市場,加強各類基礎設施等“硬件聯通”和公共服務、政務服務等“軟件協同”,進一步激發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同時要聚焦科技和產業雙向發力,完善貫通式科技成果轉化體系,全鏈條推進科技成果的發現、轉化和落地,以改革推進創新發展。
近日筆者在江蘇南通學習近代著名民族實業先驅張謇的事跡,這位企業家先賢在愛國理想指引下,通過自身不斷迭代創新,堅持大一統下的共和理念,提出“父教育、母實業”主張,胡適評價他“獨力開辟了無數新路,做了三十年的開路先鋒,養活了幾百萬人,造福於一方,而影響及於全國”。這種創新改革的精神,正是我輩楷模。我們應該站在十年後的視角,來思考當下要做的事情,不斷擁抱變化,為香港打上不斷創新的烙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