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23日電/據光明日報報導,夕陽西下,金色的餘輝灑滿江面,波光瀲灩,把望江樓映襯得格外絢麗。望江樓前的條桌邊坐滿了休閑的遊客,他們或品嘗咖啡,或快樂交談。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區青龍港1806生態公園如今已是無數遊客慕名前往的網紅打卡地。
“喜歡聽爺爺講青龍港的故事,講張謇‘父教育母實業’的故事。”在外地讀書的大學生範書宇說。他經常在同學面前自豪地介紹,清末狀元、被譽為愛國企業家典範、民族企業家楷模的張謇,就出生在自己的家鄉海門。
“這裡有張謇的故居,有張謇創辦的酒廠、紡織廠、學校,留下了很多珍貴的文化遺產,我們有責任把它們保護好傳承好。”海門區文廣旅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21年,海門有機整合張謇遺跡資源,啟動了張謇歷史人文記憶軸建設。
青龍港1806生態公園正是記憶軸的起點和源頭。起源於1806年的青龍港曾是長江南北客貨通商的關鍵港口。而今,當年遺留下來的候船廳、大行李房等10多處老建築完成了翻新或修舊如舊,“乘三北海高速輪2.5小時到上海,票價5元”的信息依舊清晰地標注在售票廳的門檐上頭,出港碼頭保留著最初的造型。“旅客從這個碼頭出發,繞過大半個崇明,經黃浦江到達對岸的上海十六鋪碼頭,再將乘客帶回海門,全程約103公里。”導游介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