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25日電/據大公報報導,香港書展中一場“教育,情義在心間”的講座引來眾多聽眾,來的多是在香港從事教育的人士,香港資深教育學者何漢權所著的《教育,情義在心間》首發,書中以故事訴說心聲,從家事、國事、天下事中思考香港教育的未來發展。
香港到底需要什麼樣的老師?何漢權認為,人本教育的核心就是人與人的關係,人與人的影響,良性互動、尊重對方,可歸納為“情”“義”二字,這也是書名的來由。在澳門讀小學的何漢權對時任譚校長記憶猶新,學校給予貧困學生贈書、免學費,甚至定期派發糧食,那份關懷與愛心,一直深刻在何漢權的腦海。上中學時,何漢權兄妹申請來香港,那時澳門學生申請來港還是很難的,譚校長親自送他們來到元朗,校長的言行讓何漢權體驗到什麼叫做以學生為本,什麼叫做用心、用力、用情在教育的事業上。
近年越來越多的人才通過各種計劃來到香港,孩子的教育成為他們關心的大事。曾在香港任中學校長的何漢權當時有一個原則,在收取插班學生時,當學校衹有一個學位,如果有內地學生和本地的學生同時申請這個學位,而考試成績又差不多,何漢權會選擇內地學生。何漢權說,新移民人生路不熟,學生來到香港很難找到跟他程度相匹配的學校,就盡自己有限的能力幫他們一下,這就是以學生為本。
香港教育很多元化,有直資學校、私立學校,還有國際學校。香港的高校到現在還是一個精英入學的標準,精英入學有基本的學術水平底子,加上國際化的教學,令香港的大學成就非常高,香港這麼小的地方,就有五所大學進入世界前一百強。有好的老師,好的教學,學生一定會步履鏗鏘,為理想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