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5日電/網評:“圖書外賣”打開服務新天地
來源:人民日報
當前,很多城市的圖書館推出“圖書外賣”網借郵寄服務。讀者線上下單借閱圖書,並支付相應運費,即可享受送書上門服務。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無論是大眾的閱讀習慣,還是文化消費的市場生態,都已發生巨大改變。圖書館作為公共文化場所,想要更好發揮公共服務功能,擴大社會覆蓋面,促進全民閱讀,勢必要對服務方式作出相應改變。
“圖書外賣”的出現,正是基於這樣的現實考量。如果市民距離圖書館較遠,往返耗時耗力,再趕上心儀書籍借出,閱讀熱情難免受挫。如今,人們習慣了線上生活,網購、外賣已成日常,圖書借閱也可以打開新天地。以外賣的形式拓寬圖書借閱路徑,打破空間和時間的限制,有利於實現公共資源的優化配置,也更契合大眾在互聯網時代的借閱習慣。
只要讀者願意支付“圖書外賣”費用,配送並不存在障礙。現實中,也有不少圖書館盡可能想辦法減輕借閱者負擔。比如,河北省圖書館和石家莊市圖書館推出“冀圖郵書”微信小程序,提供兩種借還方式,如果借閱者到郵政網點取送,則免費;如果要送上門或上門取件,只收取4元費用。在北京,首都圖書館的讀者如果選擇“還書到分館”,無需支付快遞費,預約分館提書,同樣免除費用。當然,作為新的服務方式,書籍資源如何高效流通,技術支持怎樣跟上,服務怎樣進一步完善和細化等,仍需進一步探索。
如今,不少圖書館都在拼顔值、拼創新,通過提升空間美感,吸引讀者打卡。但更為關鍵的是,提升服務水平,厚植文化底蘊。讓知識觸手可及,讓閱讀無死角,才是吸引讀者的法寶。無論是送書上門,還是延長圖書館開放時間、推出“深夜書房”服務,又或是書店、圖書館開進社區等公共場所,都打破了傳統的閱讀限制,讓知識更高效地流動起來。借閱服務的本質是把書交到讀者手里,以讀者視角來看,借閱服務是否便利、人性化,成為評價圖書館服務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標。
公共設施的開放、包容程度越高,相應的管理要求就越高。期待更多圖書館能夠實現從“等待讀者”到“走近讀者”的轉型,更好助力閱讀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也希望更多公共服務單位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創新思路,與時俱進,不斷豐富公共服務的供給方式,讓發展成果惠及更多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