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中國評論通訊社
首頁|頭條|焦點|大陸|臺灣|港澳|國際|美國|兩岸|華人|經濟|財經|軍情|社會
人物|文萃|圖片|文化|娛樂|評論|社評|快評|觀察|專論|網評|外電|智庫|智囊
專題|專訪|專頁|周邊|詩詞|出版|編譯|網書|數據|動態|電訊|名家|記者|簡介
   2025年2月25日 星期二
設為首頁】【加入最愛】【中評郵箱
您的位置:首頁 ->> 中評電訊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人工合成澱粉,技術造物新突破
http://www.CRNTT.com   2024-08-06 12:01:48


  中評社北京8月6日電/據人民日報報導,魂牽夢繞的藍色,出現了!

  天津空港經濟區,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天津工業生物所”)內,研發人員喬婧正在重復每日的實驗流程。當一滴滴碘液被加入試管,喬婧不由得愣住了:試劑變成了期待已久的顔色,“藍色雖然很淡,但這說明澱粉出現了!”回憶2018年的情景,喬婧依然激動。

  同樣激動的還有天津工業生物所人工合成澱粉項目經理蔡韜。他一度不敢確信,從會議室一路奔回實驗室,設計了重復實驗。第二天,“澱粉藍”如期出現,“太好了!”蔡韜懸著的心放了下來,笑容洋溢在臉上,身後的同事跟著鼓掌歡呼。

  2021年,人工合成澱粉團隊在國際刊物《科學》雜誌上發表了結合人工光合反應和生物酶催化反應構築了從水和二氧化碳合成澱粉的新體系。“這是一項里程碑式的突破,將在下一代生物製造和農業生產中帶來變革性影響。”審稿專家如此評價。

  人工合成澱粉項目的由來,源於一次高鐵上的思考。“當今世界面臨氣候變化、糧食安全、能源資源短缺等挑戰,如何把二氧化碳轉化成對人類有意義且有市場價值的物質?”在出差回天津的高鐵上,這個念頭突然出現在天津工業生物所時任所長馬延和的腦海中。經過所裡認真研判,人工合成澱粉項目在2015年正式提出。

  接到攻關任務邀請時,蔡韜既興奮又擔憂,人工合成澱粉,理論上來說可以實現,但此前沒有成功案例,“我們想挑戰一下別人沒做成的事”。

  在自然界,玉米、小麥、土豆等農作物通過光合作用將太陽光能、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澱粉。但這個自然過程需要大量的土地和淡水資源,且受天氣影響很大。

  能不能模擬自然界澱粉的合成過程,通過技術手段實現人工合成澱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
首頁 | 港澳新聞 | 國際時事 | 兩岸專區 | 軍事聚焦 | 評論世界 | 財經視角 | 文萃大觀 | 中評電訊 | 時事專題
關於我們 | 中評動態 | 招聘人才 | 聯系方式 | 鏈接方式 | 中評律師 | 驗證記者証 | 免責條款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國評論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