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上面提到的“太空營”活動外,理奇表示,另外一個有趣項目是亞太空間合作組織舉辦的“立方星”大賽。該項目旨在通過為期三年的競賽,建造總規模不超過3U的工程模型衛星,向成員國傳授“立方星”開發的技術知識。“整個項目期間,中國專家提供支持,讓參與的青年有機會從任務設計、衛星設計中學習,甚至能夠親手打造工程衛星。”理奇說,泰國已完成了最具潛力團隊的選拔,該團隊將與其他會員國團隊一起參與衛星設計活動。
泰國地理信息與空間技術發展局和中國武漢大學攜手合作,學生攻讀地理信息科學碩士課程。該課程為期兩年,學生將在泰國和中國武漢各學習一年,畢業後獲得雙碩士學位。此外,泰國地理信息與空間技術發展局與泰國高校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積極探討,計劃聯合開設衛星等空間技術開發的雙學位課程。“中國擁有數十年航天發展經驗,具備先進的航天零部件生產能力,泰國設計的許多衛星零部件都在中國製造,不少衛星設計工程師也曾在中國深造,赴華學習的泰國航天技術人員不斷增加,泰國在與中國交流學習與合作中受益匪淺。” 泰國高教部常務秘書鵬術說,相比其他國家,中國一直慷慨地與泰國分享航天知識與先進技術,幫助泰國發展航天事業。
嫦娥七號將搭載泰國科學儀器,研究空間天氣和宇宙射線
“2024泰國未來科學力量展覽會”上展示了中國“嫦娥五號”探測器從月球帶回的月球岩石是取自月球最暗的部分,在月球西半球的風暴洋區域,屬於一種新的礦物,命名為“嫦娥石”,是一種由氦—3元素組成的彩色透明晶體,有助於為未來月球上的核裂變提供燃料。
2023年10月,在阿塞拜疆召開的第74屆國際宇航大會上,中國宣布嫦娥五號月球科研樣品將面向國際開放申請,歡迎各國科學家共同研究,共享成果。“我們也在申請一些嫦娥五號帶回的樣品,希望利用泰國的技術分析和研究,以便將來設計出自己的儀器送往月球。”薩蘭表示,他相信與中國合作有助於泰國的能力建設,從而使泰國空間技術進一步接軌世界領先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