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中國評論通訊社
首頁|頭條|焦點|大陸|臺灣|港澳|國際|美國|兩岸|華人|經濟|財經|軍情|社會
人物|文萃|圖片|文化|娛樂|評論|社評|快評|觀察|專論|網評|外電|智庫|智囊
專題|專訪|專頁|周邊|詩詞|出版|編譯|網書|數據|動態|電訊|名家|記者|簡介
   2025年2月20日 星期四
設為首頁】【加入最愛】【中評郵箱
您的位置:首頁 ->> 中評電訊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千帆”競發織就中國衛星互聯網
http://www.CRNTT.com   2024-08-11 17:51:05


  中評社北京8月11日電/據經濟日報報導,8月6日,“千帆星座”的首批組網衛星以“一箭18星”成功升空入軌,標誌著我國向組建全球衛星互聯網邁出了重要一步。

  “千帆星座”是我國正在建設的低軌衛星互聯網星座計劃之一,將為全球用戶提供低延時、高速率、高可靠性的衛星互聯網服務。按規劃,此項目今年要發108顆星,未來將打造超過1萬顆衛星組網系統。

  從國家戰略層面看,加速組建低軌衛星互聯網是完成新基建使命的關鍵一環。

  根據通信衛星所處軌道的不同,衛星互聯網可分為高軌和低軌兩類。低軌指距離地面2000千米以下的軌道高度。相比高軌衛星,低軌衛星具有低時延、易於實現全球覆蓋的特點。目前,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星鏈”項目是這一領域領航者,至今年8月2日已累計發射了183批6828顆衛星。

  低軌空間能容納的衛星數量有限,地球近地軌道僅可安全容納大約6萬至10萬顆衛星。衛星繞地球運行需要申請軌道和頻段資源,國際電信聯盟(ITU)在軌道和頻段資源獲取上遵循“先登先占、先占永得”的原則,這讓全球低軌衛星資源競爭異常激烈,美國、英國、加拿大、俄羅斯等國都規劃了宏大的低軌衛星互聯網組網計劃,僅“星鏈”項目就計劃部署4.2萬顆衛星。

  2020年,我國首次將衛星互聯網納入新基建範疇,衛星互聯網建設上升至國家戰略性工程。目前,我國多家公司在ITU申報的衛星總數已經超過5萬顆。鑒於全球各國申報的衛星發射計劃總量早已超過地球軌道容量,實際部署衛星數量卻相距甚遠,我國衛星互聯網還有巨大發展空間,抓緊落實計劃、加快衛星組網是完成新基建使命的現實選擇。

  從商業航天層面看,開啟衛星互聯網建設是吹響新時代太空經濟的黃金號角。

  在商業航天領域,衛星互聯網是個大金礦。它有現實需求:作為地面通信網絡的補充,衛星互聯網將成為解決“無互聯網”通信盲區的重要手段,成為偏遠地區縮減數字鴻溝的重要工具;衛星互聯網在應急通信、公共安全、海洋科考等特定場景本領突出,可確保在遇險呼救、應急救災等緊急情況下的通信暢通。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
首頁 | 港澳新聞 | 國際時事 | 兩岸專區 | 軍事聚焦 | 評論世界 | 財經視角 | 文萃大觀 | 中評電訊 | 時事專題
關於我們 | 中評動態 | 招聘人才 | 聯系方式 | 鏈接方式 | 中評律師 | 驗證記者証 | 免責條款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國評論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