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15日電/據大公報報導,台媒日前引用美媒報導,細數台積電赴美建廠遇到的挑戰,再次引起島內熱議。在美國和台灣當局慫慂推動下,自2020年5月首次宣布赴美設廠以來,台積電已陸續規劃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建3座工廠,累計投資高達650億美元,是美國史上最大的外方直接投資項目。但4年過去了,台積電亞利桑那廠還未產出任何半導體產品,陷入“難產”。因為在台灣行得通的做法,亞利桑那州沒辦法照單全收。一些美國員工不適應高強度的工作環境,再加上勞動力缺乏,台積電4年過去仍未能順利投產。
綜合台媒及環球網報導:根據台積電的規劃,美國亞利桑那州第一座晶圓廠4納米制程技術預計於2025年上半年開始生產;第二座晶圓廠將採用世界上最先進的下一代納米芯片晶體管結構的2納米制程技術,預計於2028年開始生產。但美國《紐約時報》日前發布的一篇文章稱,台積電難以克服台灣與美國的工作文化差異,遲遲未能開始生產,“在台灣行得通的做法,亞利桑那沒辦法照單全收。這個芯片製造業界的巨人(指台積電)面臨的挑戰比預期大很多”。
美國員工抱怨加班
台積電以其嚴格的工作節奏而聞名,員工常常在半夜因緊急情況被叫去工作。2021年,在加入台積電後不久,剛從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獲得碩士學位的工程師傑弗遜.帕茲前往台南接受了18個月的培訓。“天哪,大家工作很努力。”帕茲感慨。回到亞利桑那州後,由於工廠建設進度落後,員工被要求參與到本人職責之外的工作中。這種做法並沒有得到所有人的認同,“一些美國工人也覺得很難長時間待下去”。為瞭解決美國工人和台灣管理人員之間的緊張關係,公司對管理人員進行了溝通培訓,並在員工的抱怨下減少了會議的頻率和參加人數。據瞭解,目前在亞利桑那州的2200名台積電員工,大約有一半是從台灣調派過去的,但未來台灣員工的比例肯定會降。
台媒指出,台美雙方企業員工在工作態度與生活模式上的文化差異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即工作時間和強度、管理風格、文化智商、語言和溝通。文章認為,台積電的成功來自於其員工的不懈努力和犧牲奉獻,然而,面對注重生活質量的美國人,無論是試圖讓他們融入這種企業文化還是為他們而改變,都是台積電面臨的一項嚴峻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