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中國評論通訊社
首頁|頭條|焦點|大陸|臺灣|港澳|國際|美國|兩岸|華人|經濟|財經|軍情|社會
人物|文萃|圖片|文化|娛樂|評論|社評|快評|觀察|專論|網評|外電|智庫|智囊
專題|專訪|專頁|周邊|詩詞|出版|編譯|網書|數據|動態|電訊|名家|記者|簡介
   2025年2月25日 星期二
設為首頁】【加入最愛】【中評郵箱
您的位置:首頁 ->> 中評電訊 】 【打 印】 
業界之言:鐵路四通八達 削弱小巴優勢
http://www.CRNTT.com   2024-08-19 13:23:02


  中評社北京8月19日電/據大公報報導,香港公共小巴車主司機協進總會主席張漢華向《大公報》記者表示,本港鐵路過往數十年發展迅速,不單在新發展區,亦在市區持續擴展,包括東鐵過海段、屯馬線、港島線西延線及南港島線等,削弱了紅Van的優勢,令乘客量不斷下跌,車主及司機收入下跌,司機亦缺乏,加上成本保費等持續上漲,巴士公司的競爭,不少車主寧願停運,節省人工及燃料等費用,比“摣一轉蝕一轉”還好。

  服務形象差 加速客流失

  他解釋,因車主可向運輸署申請暫不營運,即“晾車”,可暫不用交牌費兩年,有需要時可再申請延長,這樣留著車殼、掛住個牌,到適合時機再投入營運;有些車主還會省下翻新舊車的成本,索性“㓥”舊車換新車。

  對於紅Van過往一直有“亡命小巴”的稱呼,社會對紅Van的服務和形象並不友好,亦是影響紅Van客源的原因之一。張漢華說:“有得選邊個想‘亡命’?加上現在的咪錶都鎖上了,時速過不到80公里。

  其實,早於2016年左右,紅Van的經營模式已隨社會進步而改變了,以前分得好散,俗稱‘公海車’各有各做,埋線有站頭。以前後車滿客,超越前車都無問題;現在若後車追到前車,前車會被人鬧,停在路口等客的情況已少之又少,已經與綠Van沒太大分別。希望放寬多啲限制啦。”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
首頁 | 港澳新聞 | 國際時事 | 兩岸專區 | 軍事聚焦 | 評論世界 | 財經視角 | 文萃大觀 | 中評電訊 | 時事專題
關於我們 | 中評動態 | 招聘人才 | 聯系方式 | 鏈接方式 | 中評律師 | 驗證記者証 | 免責條款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國評論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