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就業形態快速發展,相關就業人員職業傷害權益保障面臨一系列新情況、新任務。“我們要從新就業形態特點和實際出發,探索符合群眾需要的新制度。”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工傷保險司有關負責人說。
“職業傷害保險真是幫了大忙!”楊師傅是江蘇省江陰市某即時配送平台的騎手。1年前,她在配送途中撞車受傷後,發起了職業傷害保障報案。
很快,平台服務機構打來電話,為她講解注意事項。後來,楊師傅在線將診斷報告、就醫發票等信息提交給保險公司,經鑒定符合出險標準。“算上醫藥費、生活保障費、傷殘補助金等,我總共獲得賠償和補助5萬多元。”她說。
江蘇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有關負責人介紹,當地探索建立現場調證、案件跟蹤48小時快速響應機制,職業傷害確認時長從30個工作日縮短至15個工作日,並在報案後3個工作日內流轉至待遇報銷、勞動能力鑒定環節。目前全省累計參保198.4萬人,基本實現試點平台就業人員應保盡保。
今年2月,某平台外賣騎手沙先生在北京市大興區送餐途中因意外導致骨折,“我撥打了平台騎手職業傷害保障專屬熱線,請客服協助‘一鍵報案’。”
接到報案信息後,由北京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指導承辦職業傷害保障經辦工作的商業保險機構及時介入,協助職業傷害確認、待遇核定等業務辦理。“職業傷害險報銷了7萬多元的費用,讓我能夠安心養病。”沙先生說。
“我們正積極推進‘一件事一次辦’,優化流程、細化標準。”北京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職業傷害保障參保人數達89.96萬人,確認職業傷害5611人次,重大傷亡事故兜底保障功能得到有效發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