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中國評論通訊社
首頁|頭條|焦點|大陸|臺灣|港澳|國際|美國|兩岸|華人|經濟|財經|軍情|社會
人物|文萃|圖片|文化|娛樂|評論|社評|快評|觀察|專論|網評|外電|智庫|智囊
專題|專訪|專頁|周邊|詩詞|出版|編譯|網書|數據|動態|電訊|名家|記者|簡介
   2025年2月24日 星期一
設為首頁】【加入最愛】【中評郵箱
您的位置:首頁 ->> 中評電訊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網評:新能源巴士技術沒有最好 衹有更好
http://www.CRNTT.com   2024-09-25 12:36:06


  中評社北京9月25日電/網評:新能源巴士技術沒有最好,衹有更好

  來源:大公報  作者:譚兆棟

  根據香港運輸署資料,截至2024年4月底,香港已登記的電動專營巴士(包括氫燃料電池車)衹有90輛,而截至今年6月本港的註冊車輛數量達807975輛,電動專營巴士數量的占比不到1%,可見電動巴士和氫能巴士在香港仍處於初期發展階段。

  毋庸置疑的是,發展新能源車輛和綠色公共交通是大勢所趨,亦是推動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但兩種技術各具優點,同時於香港應用仍存在不少挑戰。發展公交新技術,沒有最好、衹有更好。

  電動車的最大優點是環保,營運成本不高且節能。以電動雙層巴士為例,相比傳統燃油巴士,能顯著減少廢氣排放,有助改善路面空氣質素和降低噪音污染。雖然電動巴士技術正不斷進步,但香港的電動車市場仍未算十分成熟,仍面對電池續航能力低、充電時間較長及廢棄電池回收處理等技術挑戰。

  首先,香港電力成本不低,碳排放也相對較高,香港現時約三分之二的碳排放源自發電,而香港仍以煤作為發電燃料組合之一,令電動巴士對減碳總體大打折扣。

  有些人認為電動巴士效率比氫能燃料電池效率更高,其實是誤解。能源效益應從最早源頭到末端整體去看。在末端應用電池比氫燃料電池效益高,但源頭的燃煤或天然氣發電卻存在大量效率流失。新式天然氣發電機組效率為50%至60%左右,而舊式的燃煤發電機組效率僅為30至40%左右。所以從源頭到末端電動巴士,電動巴士與氫能巴士對能源使用總效率其實相差不遠。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
首頁 | 港澳新聞 | 國際時事 | 兩岸專區 | 軍事聚焦 | 評論世界 | 財經視角 | 文萃大觀 | 中評電訊 | 時事專題
關於我們 | 中評動態 | 招聘人才 | 聯系方式 | 鏈接方式 | 中評律師 | 驗證記者証 | 免責條款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國評論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