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1日電/據國際在線報導,“現在所有的‘一帶一路’項目都會考慮到可持續性,採用綠色技術、綠色金融。”在近日舉行的2024年“一帶一路”貿易投資論壇上,英中貿易協會首席執行官彼得·博內特這樣說。各國嘉賓紛紛表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源於中國,成果和機遇屬於世界。150多個國家和30多個國際組織的參與,匯聚了共同發展的公約數。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這75年,見證了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奇跡,也見證了中國與世界的互利共贏。從積貧積弱到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製造業第一大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商品消費第二大國……中國已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1979—2023年,中國經濟年均增長8.9%,遠高於同期世界經濟3.0%的平均增速。特別是近十多年來,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平均貢獻率超過30%。中國還歷史性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按世界銀行標準,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減貧人口占同期全球減貧人口七成以上,大大加快了全球減貧進程。
75年滄桑巨變,中國為什麼能與世界互利共贏?這是因為,中國始終把自身置於人類發展潮流中,與世界良性互動、共同發展,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前進。
中國與世界互利共贏,首先在於辦好自己的事,在緊密聯繫世界中發展自身。新中國成立初期,工業幾乎一窮二白,中國通過學習引進和自主研發發展工業,為融入世界經濟打下了基礎。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歷史征程。此時世界市場需要進一步擴容,中國與世界實現雙向奔赴。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成為深度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里程碑。此後,中國全面履行入世承諾、大幅開放市場、發展對外貿易、舉辦全球展會……與世界的融合越來越緊密。近十多年來,中國通過全面深化改革推動經濟轉型升級,不斷推進高質量發展。
中國通過改革開放實現了自身發展,同時又通過自身發展促進世界繁榮穩定,成為全球經濟的主要穩定器和動力源。這其中,市場、產供鏈、創新、投資,是理解“中國機遇”的主要關鍵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