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族紀念日的重視與慶祝:在台灣的家庭中,家族紀念日如祖輩生日、家族活動、祭祖活動等被看作重要的活動。台灣地區教育部為了增加家族祖孫間的交流,於2011年將每年8月的第4個星期日定為祖父母節。對這些紀念日的重視,有助於加深個體對家族的身份認同感,增強家族的凝聚力。
(二)語言的使用與傳承: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台灣地區政府已經發現母語傳承的危機,閩南語在世代之間的使用降了近6成,客家話則降了7成,其他語種的使用率下降更大 ⑨,為此,台灣地區政府要求自2022年開始中小學必修本土語言,包含閩南語、客家話、原住民語、馬祖語和台灣手語⑩。其中閩南語與客家話主要傳承自中國大陸的福建與廣東。台灣家庭中母語的使用和傳承,可以促進家族成員之間的情感交流和文化傳承,增進個體對台灣本土文化的認同感⑪,並加深其對兩岸尤其是台灣與福建、廣東地區乃至中國文化深度聯結的認知。
(三)道德教育與傳統文化傳遞:台灣家庭傳承了中華文化的許多價值觀念,如孝道、禮儀、忠誠、誠信等,在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中,教導親密/婚姻關係、夫婦關係、親職關係、子職關係、祖孫關係等各種倫常知識。這些價值觀念不僅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培養公民道德和社會責任感的重要渠道,有助於兩岸青少年形成健康的民族認同。台灣家庭非常重視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如傳統節日的慶祝、祖先祭祀和傳統手工藝製作等。通過這些傳承,有助於青少年對中華文化和歷史的理解。瞭解歷史,能夠使個體對台灣在中華文化背景中的獨特性有更加清晰的認識,自覺體悟“有國才有家”的道理,體認“家國同構”的思想,從而打下更加深厚的國家認同基礎。
可見,中華傳統文化早已在台灣開枝散葉,融入了台灣人們的生活習慣、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和思想情感中。家族敘事作為個體身份認同的基石,能較好地傳承家族文化和價值觀念。同時,家族文化與國家文化相互交融,共同構建個體對國家的認同和歸屬感。
三、家族敘事培育兩岸青少年家國情懷的育人維度
家族敘事作為家族文化的傅承方式,在培育青少年的家國情懷與促進國家認同中扮演重要角色。
(一)家族敘事促進兩岸青少年家族歷史的認知
在家族敘事活動中,通過祖輩們的口述或家譜資料的查閱,青少年可以追溯家族的來源、發展歷程和重要事件,深入瞭解自己的家族背景、歷史淵源和發展脈絡,這不僅使個體生命存續的空間和時間都得到了延展,個體與家族的情感聯結也得到了強化。若能通過民間的互動交流,家族敘事同樣能促進海峽兩岸親情的延續和傳承。通過家族敘事的分享和交流,兩岸青少年可以感受到家族成員之間的親情紐帶,加深彼此之間的情感聯繫和理解認同,促進兩岸青少年共同傳承中華文化的精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