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①孔小惠,戴高雲.(2020).台灣民眾“國家認同”變遷及其成因分析——基於敘事認同理論的視角,台海研究,4,41-52.
②Fivush,R.,Bohanek.J.G.,Duke,M.P.(2008). The self in time: Subjective perspective and intergenerational history.NY: Psychology Press,131-143.
③董琳.(2022).中學生自我同一性與家族敘事、生命意義感的關係研究,學位論文,3-8.
④王樹青,曹輝,蘇霞.(2017).親子依戀、分離-個體化對大學生自我同一性狀態的影響:自我不一致的中介作用.心理與行為研究, 15(03), 343-350.
⑤Merrill,N.,Booker,J.A.,&Fivush,Rn.(2019).Functions of parental intergenerational narratives told by young people.Topics in cognitive science,11(4),752–773.
⑥Bapi,M.(2018).A study on the role of family influenced self identity crisis among female secondary student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ocial Sciences,8(7).191–211.
⑦台灣地區行政主管單位.(2020).2020年人口及住宅普查結果.
⑧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台灣地區).(2021).2021年第一次社會意向調查.
⑨台灣地區文化主管單位.(2021).面臨傳承危機語言調查.
⑩台灣地區文化主管單位.(2019).語言發展法.
⑪王卓亮,陳順森,黃亮.(2024).閩南方言與兩岸文化交流調研分析,中國評論,316,107-111.
⑫王強.(2020).“春晚”的台灣敘事與兩岸“敘事共同體”的建構,新聞與傳播評論,1,85-94.
⑬謝清果,王昀.(2014).兩岸網絡公共領域中的身份認同及其交往邏輯的功能考量,台灣研究,5,19-28.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24年10月號,總第322期,P9-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