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中國評論通訊社
首頁|頭條|焦點|大陸|臺灣|港澳|國際|美國|兩岸|華人|經濟|財經|軍情|社會
人物|文萃|圖片|文化|娛樂|評論|社評|快評|觀察|專論|網評|外電|智庫|智囊
專題|專訪|專頁|周邊|詩詞|出版|編譯|網書|數據|動態|電訊|名家|記者|簡介
   2025年2月17日 星期一
設為首頁】【加入最愛】【中評郵箱
您的位置:首頁 ->> 中評電訊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骨幹電網輸電通道大規模衛星巡視首次實現
http://www.CRNTT.com   2024-10-22 14:55:29


  中評社北京10月22日電/據科技日報報導,10月20日,記者從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獲悉,該公司組織完成骨幹電網輸電通道衛星巡視和隱患普查工作,覆蓋270餘條50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巡視距離超1.5萬公里。這是我國首次實現骨幹電網輸電通道大規模衛星巡視。

  記者瞭解到,我國骨幹電網通常由500千伏及以上電網組成。作為用電大省,江蘇骨幹電網輸電通道總長度已經超過1.5萬公里。

  一直以來,骨幹電網輸電通道隱患普查工作主要依靠人工巡視,1.5萬公里線路至少需要100人同時巡視15天才能完成。隨著電力巡檢無人機的技術進步,電力巡檢人員通常依靠無人機開展輸電通道的精準巡查,但受地理環境等因素限制,也難以開展大範圍巡視。為此,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探索利用衛星遙感、人工智能識別等技術,對超過1.5萬公里的骨幹電網輸電通道進行大規模衛星巡視。

  “我們獲取衛星遙感數據後,依靠自主研發的衛星巡視隱患識別系統,自動解譯並生成輸電通道衛星圖像。系統利用人工智能算法識別圖像上的各類隱患,鎖定隱患位置後,自動生成精準核查工單,從而實現大規模衛星巡視。”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輸變電技術中心主任楊景剛介紹。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
首頁 | 港澳新聞 | 國際時事 | 兩岸專區 | 軍事聚焦 | 評論世界 | 財經視角 | 文萃大觀 | 中評電訊 | 時事專題
關於我們 | 中評動態 | 招聘人才 | 聯系方式 | 鏈接方式 | 中評律師 | 驗證記者証 | 免責條款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國評論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