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與專業服務大有可為
截至2021年6月,共有633家東盟企業在香港設立地區總部或辦事處,約占香港外國公司總數的7%;2023年東盟與香港地區雙邊貨物貿易額達到1446億美元。截至2022年,共有超過80家總部設於東盟地區的企業在港上市,總市值達153億美元。歷史上,很多東南亞華商將香港視為商業基地,包括新加坡首富黃廷芳的信和集團(Sino Group)、馬來西亞首富郭鶴年的嘉里建設(Kerry Properties)、菲律賓首富陳永栽的裕景興業(Eton Properties)等。中資企業代表來到香港,與東南亞企業建立聯繫很便利。
香港作為服務中資企業出海的平台,有營商優勢。瑞士洛桑國際管理髮展學院發布的《2024年世界競爭力年報》中,香港排名上升兩位至全球第5位。其中,香港“營商效率”排名顯著上升,躋身全球前十名。
在此其中,香港稅務優勢貢獻良多。低稅率令企業營運節省大量稅費支出,例如香港沒有間接稅,而且企業所得稅首200萬元的稅率為8.25%,200萬以上稅率為16.5%,遠低於許多國家和地區。內地出海企業在香港交易商品和服務成本不高,有助提升盈利。而且香港公司治理規則比新加坡靈活,例如任何地區國籍的人都可擔任董事,有助企業因應需要,進行國際化人才調動。又因為香港行使普通法,容易取信於歐美投資者和企業。
香港雲集高水準國際化專業服務機構和團隊,也可協助中資企業出海。截至2024年3月,香港共有約1.1萬名執業律師和1600名執業大律師。另有來自31個司法管轄區的約1400名註冊外國律師,以及70家註冊外國律師事務所。
在服務中資企業出海方面,香港還擁有金融優勢。香港市場作為中國經濟基本面與海外流動性的結合,成為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為有意出海的中資企業提供許多融資機會,也為國際投資者提供投資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