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倡導通力合作,貢獻兩岸智慧
通過深化兩岸經濟合作,加深兩岸民眾的經濟利益聯繫,搭建兩岸“宗親貿易”,建立兩岸共同市場,推動兩岸產業融合,形成利益共同體。共同開發市場,推動產業合作,實現資源互補,共同應對國際競爭,促進共同發展,不僅能夠促進經濟的繁榮,還能夠在經濟合作中增進兩岸民眾的相互依賴和信任,從而在實踐中強化民族認同。特別注重開展新形勢下兩岸靑年交流活動,幫助兩岸靑年團隊互相學習、交流和借鑒,讓台灣團隊切身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髓,推動兩岸靑年團隊在鄉村建設規劃、文創旅遊、產業培育等方面深度交流,為兩岸融合賦能。
在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前提下,鼓勵兩岸共同參與一些國際組織和活動(如國際會議、國際體育賽事、文化交流活動等),共同應對國際挑戰、參與國際事務(如氣候變化、環境保護、公共衛生等全球性問題)並攜手合作,向世界展示中華文化的魅力和中華民族的團結,展現中華民族的整體形象,共同為人類的福祉作出貢獻。通過合作,兩岸民眾可以共同體驗到作為中華民族一員的責任和榮耀,在情感上、文化上、經濟上和國際舞台上逐步構建和鞏固民族認同,促進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共同維護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
(四)搭建智慧平台,喚醒共同記憶
通過數字化技術賦能的平台,將兩岸的歷史文化和現代文明緊密相連,讓更多的人有機會深入瞭解兩岸共同的文化遺產和獨特的地方特色。通過建立和維護線上線下的交流平台,為兩岸民眾提供一個便捷、高效的溝通管道。綜合運用雲計算技術、多媒體虛擬現實(VR)體驗等前沿科技手段,進一步豐富和拓展兩岸文化交流的形式和內容。例如,加大對特色遷台記憶館、雲上台灣等項目的開發力度,將祖籍地的文化遺產與台灣的文化景觀相互串聯,實現同步上線展示。這不僅能夠為兩岸民眾提供更加生動、直觀的文化體驗,還能進一步開拓兩岸的視野,增進彼此之間的理解和認同。
此外,加強兩岸媒體之間的合作也是推動兩岸關係發展的重要途徑。通過共同製作電視節目、專題紀錄片、新聞報導等多種形式,兩岸媒體可以向公眾展示兩岸民眾的日常生活、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以及雙方在各個領域的合作成果。這不僅有助於增進兩岸民眾之間的相互瞭解,還能培養和強化積極的民族認同感,塑造兩岸同胞共同的形象。
四、結語
回顧歷史,旨在更深刻地洞察現實。家族文化是民族文化的基石,它承載著豐富的歷史積澱和文化內涵,是連接過去與未來的紐帶。弘揚優秀家族文化,不僅能夠加深台灣同胞對祖國大陸的親情和歸屬感,增強兩岸人民之間的相互理解和認同,更有助於深化兩岸民族認同,促進兩岸關係和諧發展,增加兩岸完全統一的動力。
基金項目:2021年度福建省高校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哲學社會科學學科基礎理論研究項目,項目編號:JSZM2021043;國家戰略需求和多學科融合導向下“閩南文化+新工科”人才培養模式研究,閩教高[2020]4號;新文科背景下地方高師院校服務國家戰略需求文科復合型人才培養創新與實踐,教高廳函[2021]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