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中國評論通訊社
首頁|頭條|焦點|大陸|臺灣|港澳|國際|美國|兩岸|華人|經濟|財經|軍情|社會
人物|文萃|圖片|文化|娛樂|評論|社評|快評|觀察|專論|網評|外電|智庫|智囊
專題|專訪|專頁|周邊|詩詞|出版|編譯|網書|數據|動態|電訊|名家|記者|簡介
   2025年2月22日 星期六
設為首頁】【加入最愛】【中評郵箱
您的位置:首頁 ->> 中評電訊 】 【打 印】 
我國創出基於人工智能的腫瘤防治新方法
http://www.CRNTT.com   2024-11-09 15:58:04


  中評社北京11月9日電/據新華社報導,精準預警腫瘤發生並進行有效干預對降低腫瘤發生率至關重要。人工智能時代,如何讓具有“治未病”特色理論與豐富實踐的中醫更好地在腫瘤防治上發揮作用?清華大學北京市中醫藥交叉研究所所長、歐洲科學與藝術院院士李梢帶領團隊歷經20餘年研究,創出基於人工智能的腫瘤中西醫防治新方法AI-TWM,並在胃癌早期防治上取得良好的示範應用效果。

  這一腫瘤防治方法學上的重要成果為腫瘤早期防治研究和傳統醫學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並於近日在美國癌症研究協會旗下權威期刊《癌症發現》上發表。

  據悉,AI-TWM的核心在於利用基於生物網絡的人工智能算法,系統發掘與腫瘤發生風險相關的中西醫宏觀模態特徵,構建了中西醫特徵的腫瘤風險智能預警模型,實現腫瘤發生高風險人群的精準辨識。同時,通過團隊自創的網絡藥理學分析方法,系統辨識腫瘤發生及干預機制的分子網絡,並以該網絡為靶標,從傳統中藥中發掘能有效抑制腫瘤發生的藥物。

  “我們通過集成系列自主原創的高精度智能預測算法,結合臨床與實驗驗證,實現了中西醫表型-組織-細胞-分子-中西藥物多層次網絡關聯的全景式解析,構建了中西醫藥的分子網絡導航系統,破解了長期以來中藥成分複雜、病證複雜及其相互關聯複雜導致中醫藥‘複雜性’原理難以闡釋的難題。”李梢說。

  據他介紹,通過此方法,團隊還建立“胃癌極早期中西醫智能與精準防治體系”,采集並解析50餘萬例胃炎癌轉化中西醫臨床數據,並通過解析多層次生物網絡,發現胃癌風險預警相關中西醫特徵以及“胃癌極早期細胞”。目前,該體系已在我國多個胃癌高發區和50多家醫院推廣應用,助力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範區建設,使腫瘤“治未病”成為可能。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
首頁 | 港澳新聞 | 國際時事 | 兩岸專區 | 軍事聚焦 | 評論世界 | 財經視角 | 文萃大觀 | 中評電訊 | 時事專題
關於我們 | 中評動態 | 招聘人才 | 聯系方式 | 鏈接方式 | 中評律師 | 驗證記者証 | 免責條款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國評論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