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21日電/據中國台灣網消息,一山一水一壺茶,百轉千回萬景生。漫步武夷山,田間處處可見青翠的茶樹,街頭時時可見與茶相關的招牌,空氣中茶香彌漫。
11月16日至18日,“親,來品茶”兩岸青年武夷山打卡系列活動(茶博會季)成功舉辦,兩岸青年、自媒體博主跨越海峽緣聚武夷,共品茗香、共感茶韵。在一盞盞茶湯中,看見中華千年茶文化的匠心傳承與蓬勃生機,觸摸武夷山“三茶”統籌大文章的脈絡布局,感悟兩岸茶出同源、情感相通的血脈情緣。
從制茶大師到尋常百姓,中華茶文化傳承的基礎更牢
一座武夷山,半部茶葉史。有著“雙世遺”之稱的武夷山,是世界紅茶和烏龍茶的發源地,也是“萬裡茶道”的起點。千百年前,朱熹等名人大家曾對武夷茶作出無盡讚美,穿越千年歷史長河,武夷茶文化歷久彌新。
茶百戲,武夷山傳統雜技,始見於唐,宋代時在閩北茶區較為流行,是一種能使茶湯紋脈形成物象的民間藝術。
在第十六屆海峽兩岸茶業博覽會暨大地流彩——全國鄉村文化振興武夷行之非遺集市活動上,茶藝大師現場展示點茶、茶百戲等傳統技藝,遊客在欣賞茶藝之美的同時,得以親身體驗武夷山非遺傳承的傳統制茶技藝。
從事茶藝工作的台灣青年吳冠穎驚喜地發現,在席間為大家講解的正是茶百戲代表性傳承人吳馨蘭。2017年,吳冠穎曾專門向吳馨蘭學習茶百戲。多年後,再受老師親身指導,吳冠穎仔細地操作點茶、分茶等步驟,不一會兒功夫,清水幻變,一幅“畫”在茶湯中成型,引得現場驚奇不已。
“多年後,老師依然為了傳承傳統文化努力,並跟我說,願共同努力宣傳茶百戲文化,讓大家看見真正的非遺,讓我很感動。”老師對於制茶技藝的堅守,讓吳冠穎深感敬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