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30日電/網評:期待節日文旅消費持續“上新”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臧夢雅
春節,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也是一年一度的消費旺季。今年元旦伊始,文旅市場一派繁榮景象,春節期間也陸續“上新”各類文旅大餐。京津冀三地以“瓣瓣同心京津冀、歡歡喜喜過大年”為主題,舉辦三地歡享廟會系列活動;四川聚焦“賞蜀山冰雪·享攀西暖陽”主題,組織“四季村晚”、多彩燈會、千龍千獅鬧新春等活動。
去年年底,春節申遺成功,為蛇年新春增添了特別的“文化味兒”。有旅遊平台數據顯示,平台上包含非遺景點、非遺體驗等內容的“非遺游”相關搜索熱度環比上月大幅上升。多元化旅遊新需求,催生了商業領域諸多創新變革,也為文旅市場注入源源不斷的新鮮活力,帶動上下游產業鏈協同發展。
為了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近年來,我國相繼出台多個政策,著力擴大服務消費,促進文化旅遊業發展。就在前不久,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培育新增長點繁榮文化和旅遊消費的若干措施》,旨在發揮文化賦能、旅遊帶動作用,深化“文旅+百業”、“百業+文旅”。
發揮文化賦能、旅遊帶動作用,文旅融合發展是大勢所趨。傳統文化尤其是傳統節日文化具有寶貴而豐富的歷史文化價值,賦予了文旅融合發展巨大能量。對不少地方而言,將傳統節日文化與旅遊融合起來,發展節日經濟,已經成為促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方式之一。
各地紛紛深挖傳統文化內涵,更好滿足人們對“詩和遠方”的向往。拿傳統的廟會來說,今年的京津冀歡享廟會系列活動,精選京津冀三地10個具有代表性的廟會,並首次設置“京津冀拉手商鋪”,展售三地特色美食和非遺、文創等產品。此外,一些地方還充分發揮“二創”精神,通過挖掘地方文化特色、強化社交媒體傳播等方式,打造適應新世代需求的“文化廟會”“科技廟會”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