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國海上救援短板!最新海監船十級風出不了海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10-16 00:38:38  


 
  三是,受強台風“蝴蝶”影響,西沙海域海況惡劣,對各項救援困難準備不充分。從30日早上8點到10點的海洋監測情況看,檢測到的最大海浪波高為4米,8點到10點監測到的有效波高分別為3.7米、3.5米、3.4米,抗風等級不夠的船只不能出海,海上浪大不利於救助船靠近,容易在救援時發生危險。 

  瓊海市潭門鎮漁民柯維秀說,在南沙作業最危險的就是這種情況,如果有台風還可以提前準備,時間充足就可以把船開到一些島礁周圍或者瀉湖裡拋錨避風,但是也不安全。如果海上突然來了一陣大風,那就沒辦法了,大多數情況下都是聽天由命。“我們漁民最盼望的就是海上多些避風港!” 

  四是,部分地方政府搜救力量薄弱,應急機制有待加強。海南省海南海洋與漁業監察總隊執法指揮處處長朱金旺介紹,總隊30日10時接到救援的命令後,準備出動最大的執法船“中國海監2168船”從洋浦港趕往事發海域。但是這艘船抗風等級只有8級,海上陣風超過10級,根本無法出海,會耽誤搜救時間。“現在很大程度上還依賴部隊、交通運輸部、農業部的救助船,地方政府在搜救力量上還很薄弱,應急的機制還不夠完善。”朱金旺說。 

  完善多渠道海上救助體系迫在眉睫 

  多位參與救助的幹部表示,海上發生事故後救助效率不高,這與我國的海上救助體系還不夠健全有關。據本刊記者了解,目前參與南海海上常規救助的力量有交通運輸部南海救助局的相關船只、漁政海監等部門的公務船和執法船以及軍隊的軍艦,空中救援力量需根據情況緊急調配。 

  多位受訪漁政幹部建議,盡快完善海上救助體系,加強信息通報機制,盡快在南海建設避風、補給、救助等民用港口的基礎設施。 

  第一,完善海上救助的應急反應機制和部門協調機制,加快地方應急反應能力建設。在西沙晉卿島的漁業補給和救助基地需加快建設,海上民用避風港口也應該盡快規劃建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