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10天內試射兩種新型洲際核導彈(組圖)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3-12-23 13:51:32


 
  西方一些軍事專家認為,東風31A導彈在90年代後期逐步定型,至2003年左右其射程已經達到11500至12500千米之間,其攜帶的單彈頭應該在100萬噸TNT當量之上。在新的核環境中,美國的應對之策是調整核戰略和核力量建設方針,建立攻防兼備、核常一體的戰略力量體系,通過模糊核常界線,降低核武器的使用門檻。美國還針對可能發生的核恐怖襲擊,研發小當量的戰場和戰術核武器,將“先發制人”的思想納入核作戰條令。印度等事實上的核國家並沒有滿足於僅僅炸響幾枚核彈,而是大張旗鼓地建設所謂“三位一體”的核力量,企圖憑借核國家的地位,躋身世界強國之林。總體上看, 21世紀初中國的核環境喜憂參半:最大的喜在於與超級大國爆發核大戰的陰霾逐漸淡去;最重的憂在於中國依然面對不同方向、不同形式的核威脅。中國的近鄰中即有印巴這樣事實上的新核國家,還有朝鮮這樣努力追求核能力的國家,更有日本這樣聲稱自己能在兩周內製造百枚核武器的“虛擬核國家”。然而,中國最大的安全隱患來自“台獨”勢力,而美國憑借一紙“與台灣關係法”,把自己綁在台灣的戰車之上,還非常不明智地將“有關台灣地位引發的軍事對抗”列為其考慮使用核武器的背景之一。中國的核政策以遏制核戰爭為首務,以實施核反擊為重任,過去如此,今後還將如此,決不會因核威脅和核訛詐而改變。中國的核力量歷來是在核威脅和核訛詐中發展起來的,現在的威脅和訛詐只能促使中國努力建設更加精幹有效的核力量,確保“不首先使用”的核政策按照中國幾代領導人的核思維邏輯運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