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外媒:五大國中唯中國在擴充核武庫 新武器井噴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3-12-28 10:49:22


 
  德國“政治觀察”網27日以“對中國軍事裝備的恐懼”為題稱,對中國的擔憂正在太平洋周邊增長。中國近來成功試驗了包括兩種新型戰略導彈在內的多種新型武器,這些新武器不僅是一種對任何企圖挑釁的地緣政治的威懾力,也使中國充滿了空前的信心。對美國來說,不僅經濟上面對中國的競爭,未來在軍事上也可能被中國超越。 

  對於一些西方媒體對中國武器裝備的擔憂,一位接近中國軍方的學者對《環球時報》稱,實際上,目前西方多國軍隊都已經完成以信息化為特征的現代化建設,而中國軍隊仍處於從半機械化向機械化、信息化發展的過程當中,在這個追趕的過程,步伐必然要大一些、快一些。中國近來頻頻出現的新裝備,實際上是補課的結果,補上個世紀末為經濟讓路而丟掉的軍事課。就以洲際導彈為例,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已經實現燃料固體化、水下化,並廣泛採用了多彈頭分導技術。有西方媒體稱,中國是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中唯一一個在擴充核武庫的國家,而這些媒體是故意忽視關鍵一點,中國在這些國家中是核武庫力量最薄弱的國家,中國核彈頭數量還沒有美國的零頭多,在投擲力量方面,英國、法國等國也走在中國前面。美國媒體曾多次奚落中國的導彈核潛艇從未進行過戰備巡航。 

  中國武器裝備仍將高速發展 

  加拿大《平等與和解》網站的文章稱,中國近期展示的武器裝備都有針對性,如戰略導彈是威懾美國,使之不敢輕易捲入中國周邊衝突;驅逐艦和新型飛機是應對美日在中國周邊強化海空力量;引進烏克蘭的大型氣墊登陸艇,則是直接針對島嶼爭奪的。 

  中國軍事專家李傑27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出於現實理由和未來發展,中國海軍都需要繼續擴充新型、大型主力艦艇。儘管近年來中國有多艘新型艦艇下水,但英國《簡氏艦船年鑒》顯示,中國海軍主力驅逐艦中仍有近半為上世紀70年代研製的“旅大”級,相比之下,日本海上自衛隊主力艦艇每年都有新艦持續加入,整體性能保持在較高水平。此外,中國有1.8萬公里的大陸海岸線、1.4萬公里島嶼海岸線以及300萬平方公里管轄海域,需要有足夠的艦艇才能實現有效管理。 

  《航空知識》副主編王亞男認為,這些新裝備的頻繁亮相,說明中國軍事建設透明度在提高,以往類似的消息不可能公開報道。另一方面,中國集中公開報道先進裝備,應該也考慮到周邊安全形勢的變化,客觀上體現了中國維護自身權益的決心。 

  多名中國專家都認為,未來中國武器發展還將保持較快的速度,畢竟中國那麼大的一個國家,對各類裝備的需要是很多的。如果有一天中國的裝備在數量和技術上超過一些國家,也不用吃驚,因為那符合中國的經濟大國的地位和利益的需求。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