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分析:俄羅斯為何不在乎被開除出八國集團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5-21 11:00:00


  中評社香港5月21日電/原定今年6月在俄羅斯舉行的八國集團索契峰會遭到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抵制,美國等西方國家還威脅將俄羅斯逐出八國集團。

  據人民網報道,俄羅斯是“暫時”還是“永遠”失去了八國集團成員國的身份?俄羅斯和西方國家的關係未來將如何發展?長期以來因低效、排他等因素而備受詬病的八國集團或七國集團在二十國集團等國際組織面前,是否將進一步喪失相關性?

  蓋琳(歐洲議會議員助理、歐中友好協會秘書長)

  尤裡·塔夫羅夫斯基(俄羅斯人民友誼大學教授)

  李東燕(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全球治理研究室主任)

  約翰·洛(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俄羅斯及歐亞項目副研究員)

  布魯斯·瓊斯(美國布魯金斯學會國際秩序與戰略項目主任)

  羅伯特·奧爾唐(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伊利亞特國際關係學院俄羅斯及歐亞研究中心副主任)

  七國集團吸納俄羅斯既是互有所需,也反映了冷戰後大國合作與新興市場國家參與全球治理的趨勢

  蓋琳:1975年11月,在法國總統德斯坦的倡議下,西方主要工業國家為共商克服經濟危機的對策,在法國巴黎郊外的朗布依埃召開了有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日本等六國首腦出席的最高級經濟會議,會後發表了《朗布依埃宣言》。1976年又邀請了加拿大首腦入會,形成了七國集團。七國集團在共同應對經濟和貨幣危機、協調各成員國經濟政策、加深各成員國了解與合作方面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也是一個外交平台。

  1997年6月,七國集團第二十三次峰會在美國丹佛舉行,俄羅斯總統葉利欽以“同等成員”身份自始至終參加會議,並首次與七國集團首腦以“八國首腦會議”名義共同發表“最後公報”,但不參加全球具體經濟問題的討論。自此,西方七國首腦會議終於演化為“八國首腦會議”。

  1998年5月,八國集團峰會在英國伯明翰舉行,會議就世界目前的經濟與政治形勢進行了廣泛的探討,並以八國集團名義發表了《最後公報》和關於地區熱點問題的《地區聲明》,發表了除俄以外的七國集團關於國際金融體系改革的《主席聲明》。此後,一直到2001年,每屆八國集團峰會都有兩套不同的文件:一份是涉及所有經濟和金融問題的八國集團公報;另一份是只針對國際金融問題的七國集團宣言。2002年,在加拿大主辦的卡納納斯基斯峰會上,俄羅斯才有了擔任八國集團輪值主席國的資格。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