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海軍護航編隊:在異國親歷戰火直面死亡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9-09 16:11:52


參加亞丁灣護航任務的都是中國現役先進戰艦。有人認為,用精銳戰艦護航是“殺雞用牛刀”。
  中評社北京9月9日電/在有“海盜巷”之稱的亞丁灣一待就是大半年; 在西撒哈拉的荒涼戈壁中接受全球軍官的“壓力面試”;在南蘇丹的槍林彈雨中衝出重圍營救戰友……這些平時只能在影視作品中看到的場景,如今中國軍人也有親歷。
  
  解放日報報道,近日,記者走進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上海校區,傾聽參加過索馬里護航、南蘇丹維和及西撒哈拉地區維和任務的軍事教員敘述過往經歷和感受。

  海面上也有沙塵暴肆虐

  無論是在屢有海盜出沒的亞丁灣海域,夏天地表溫度達七八十攝氏度的西撒哈拉地區,還是全國只有幾十公里公路的南蘇丹,物質條件的艱苦都遠非常人所能想象。

  由於長期戰爭,獨立於2011年7月9日的“世界上最年輕國家”南蘇丹,基礎設施至今仍非常薄弱:全國沒有電網、沒有供排水系統;民房絕大部分由茅草屋頂和泥墻構成,賓館多為活動板房或者帳篷,價格奇高,每晚要200美元……去年4月12日,心理系副教授呂瑞抵達南蘇丹,任聯合國南蘇丹特派團司令部醫務處長,今年4月回國。“基礎設施很簡陋,工作條件自然好不了。”

  除了基建落後之外,自然條件的惡劣也是一大挑戰。戰時政治工作教研室副主任丁盛,去年6月至今年6月在聯合國駐西撒哈拉公民投票特派團擔任軍事觀察員。“任務區是沙漠戈壁,常年無雨,夏季氣溫高達五十多攝氏度。穿橡膠鞋的話就不能在一個位置久站,不然鞋底會黏在地上。”

  在海上執行任務也有各種苦楚。“艦上工作環境是‘三高’:高溫、高濕、高鹽。在這種環境裡,艦艇甲板必須每天衝刷,以免被銹蝕。”軍事心理系主任、教授賀嶺峰去年5月至今年1月參與了第十五批亞丁灣護航任務,他告訴記者,艱苦的海上環境連“鋼筋鐵骨”的艦艇都需每天細心保養,血肉之軀更吃不消:“乘坐的護衛艦較小,遇到大風浪時前甲板會鑽進水裡,艦上所有東西都要固定起來,往往一連幾天飯都做不了。其實也不用做飯:吃了也會因為過度顛簸而嘔吐。”

  由於亞丁灣海域地處西亞北非,南、北兩面皆為沙漠,因此在海上還會有沙塵暴出現。“碰到這種情況,就要戴著口罩執行任務。”賀嶺峰說。

  海上執行任務,官兵的心理健康十分重要。由於多數艦艇設計時都考慮了隱身性能,舷窗特別少或索性沒有,大多數時間官兵就一直在“鐵皮盒子”裡。長期處於這種狀態下,官兵極易失眠。另外,執行護航任務時往往長時間看不到陸地,處於信息隔絕的狀態,少數官兵會突發精神障礙,將海面誤以為是地面。一旦官兵出現類似的心理異常征兆,賀嶺峰及其他負責官兵心理工作的戰友們就要對官兵進行疏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