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光明網:不能讓學生成為環境風險的檢測者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4-21 10:45:02


  中評社北京4月21日電/常州毒地事件仍在發酵,這邊又再次出現“毒學校”的新聞。4月19日,江蘇海安縣城南實驗學校多名家長反映,他們近日發現孩子不同程度出現流鼻血、身體瘙癢等症狀,極個別孩子出現脫皮。家長稱,在學校能聞到一些刺激性氣味,懷疑是從周邊化工廠傳過來的異味,要求環保局給出答覆。海安官方表示,會在網上公布相關檢測數據。同時,已勒令附近3家化工企業停產整頓,另有兩家企業即將於20日起停產。(4月20日 澎湃新聞)

  如果說常州學生“中毒”事件中,被暴露的化工廠舊址的毒土地反映的是一種污染過去時,那麼海安縣學生出現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狀,則已然呈現的是一種污染進行時。儘管相關調查結果還未公布,但從當地對於化工廠的停產整頓行動來看,學校周邊的化工廠恐難逃幹系。而無論是常州代表的過去時,還是海安的現在進行時,當地學生都首先成了所在地環境風險的被動承受者。

  近年來,“毒學校”現象時有發生,從“毒跑道”到“毒空氣”,再到“毒土壤”,生發原因不一而足。但都無一例外的直接構成對於學生的傷害。不管是從常識還是從相關制度的要求來看,學校的選址都必須要有更為嚴格環境標準。然而現實中,要麼出於疏忽,要麼出於利益原因,學校環境質量的“紅線”一再被突破。如在常州事件中,學校未批先建,選址在化工廠舊址附近就被指“是為了騰出位於常州市中心的黃金地塊”;海安事件中,到底是先有學校還是先有化工廠,暫時還未有明確的相關信息披露,但學校與含有大量化工廠的工業園做鄰居,顯然無異於給學校的環境安全埋下了一個巨大的隱患。這方面,對於化工廠和學校的選址,理當有提前的“衝突”協調機制,而非到了學生身體出現問題再來進行事後的治理。

  需要注意的是,隨著當前城鎮化的推進,城市用地的緊張,學校選址向城市外移,成了不少地方的共同選擇。這種行為從城市發展的角度,無可厚非。但正如最近所曝出的學校環境安全問題所示,這個遷移過程中,如果不對學校環境有足夠的重視,就很可能加大學生的環境風險。比如既要考慮到所選校址目前的環境狀況,也不能忽視對既往環境狀態的追溯。所以,在學校選址上,理應做好充分的信息公開,並徵求公眾意見,防止“暗箱操作”帶來後續的環境問題。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