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受傷後可“一鍵呼救” 揭秘軍人標識牌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2-21 18:52:04


 
  隨著信號彈升空,第27集團軍某旅冬訓場上,一場野戰救護演練拉開序幕。隨隊衛生員楊雪凡拿出一部手持機,打開定位程序,密切關注前方發來的呼救信號。

  突然,一陣急促的“滴滴”聲響起,楊雪凡手持機的地圖上出現閃爍的紅點。循著定位方向,他背著戰場救護包快速躍進,十幾分鐘後找到腿部“受傷”的下士石凱,立即對其展開清理包扎。

  包扎完畢後,楊雪凡從石凱懷中拉出他的標識牌,用手持機一掃,石凱的個人信息立即在屏幕上彈了出來。他將受傷時間、地點、受傷部位等信息錄入到手持機中,並同步寫入標識牌中。

  “較之以前,戰場救護效率大幅提升。”該旅保障部部長李學峰介紹說,以往搜救演練,傷員都是通過對講機或呼喊報告位置呼救,報告的也是概略位置。在傷情較重、地形陌生的情況下,傷員若無法報告所在位置,搜救工作就不能精確定位,寶貴的搶救時間都浪費在了搜尋上。

  軍人保障標識牌試用後,官兵在戰場上有了自己的救生“定位牌”。記者了解到,軍人保障標識牌系統共由主牌、無源副牌、有源副牌和應用系統組成。主牌和無源副牌由金屬牌構成,上面刻有所屬人的姓名、軍銜、血型、編號;副牌內含芯片,可存儲讀取持有人身份等救治信息。有源副牌類似一塊腕表,可以測量心律,發送呼救信號和所需補充物資信息;軍人保障標識牌應用系統是一部類似手機的手持機,可以接收定位呼救信號。

  精准定位的同時,軍人保障標識牌應用系統還能精確收發急救物資信息。演練中,下士郝宇忠“腹部中彈”無法行動。只見他輕輕一點有源副牌的呼救按鈕,並在攜帶藥品物資中輸入一副擔架。很快,衛生員楊雪凡帶著兩名戰士趕來,剪開迷彩服、止血清創、支開擔架,直接將郝宇忠放上擔架向後方抬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