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受傷後可“一鍵呼救” 揭秘軍人標識牌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2-21 18:52:04


 
  前後方實現“無縫對接”

  以往,傷病員到達後方醫療機構,由於沒有預先通知和準備,往往只能現場檢查、分類後才能救治,容易貽誤病情。

  電視劇《亮劍》中,李雲龍在作戰中負傷,被大家抬著一路衝到醫院,卻因為醫生不知病情、接診速度慢,他的部下大發雷霆,甚至大呼“要槍斃人”。

  如今有了標識牌,“李雲龍”笑了。此次救護演練,儘管傷員傷病情不同,但後送救治都預有準備——

  “腿部受傷”的石凱,在傷員集中點被“確診”為粉碎性骨折。經過軍醫簡單包扎,後方指揮所派彈藥車司機將他送到後方救治機構。記者跟隨車輛到達救護所,只見床位早已準備好,醫生查看了標識牌上的姓名,確認後直接將他推進了核磁共振治療室。

  “腹腔出血”的郝宇忠,在手術止血後,湯軍醫呼叫救護車將他和另外兩個“重傷員”送往後方救護所。剛剛到達,就有護士主動迎上去,把他直接拉到手術台上。

  該旅衛生隊副隊長曹鵬告訴記者,這些變化都源於傷員信息的提前傳遞。軍人保障標識牌系統融入戰術互聯網後,傷員個人數據、傷情和救護措施等信息,可以在營連、旅團及遠程醫療單位三級救治體系之間實時共享。在傷員到達後方救護所之前,前方醫護人員就可將傷員的相關信息通過手持機發送給後方醫院。

  後方醫院可根據前方傳回的信息,傷員還未到達,就能提前準備床位、手術室、醫生。傷員到達後,通過讀取無源副牌實現快速分類、快速救治,實現了前後方救治機構的“無縫對接”,大大提高了戰場救護能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