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雷達是“盾”,反輻射無人機就是“矛”。目前,反輻射無人機已成為無人機在電磁對抗領域的重點發展方向——通過在無人機上加裝被動導引頭和戰鬥部分,長時間壓制地方雷達,一旦發現雷達信號,反輻射無人機就可以跟蹤直至摧毀敵方雷達系統,從而有效掌握未來戰爭的制電磁權甚至是制信息權。
實施通信和雷達干擾的無人機,則可以有效阻斷干擾對方的雷達和通信設施,從而掩護己方順利進行作戰任務;反輻射無人機,則是作戰“多能手”,從上世紀70年代末始,歐美等多國即展開研製,20世紀90年代已有多個型號反輻射無人機裝備部隊。
此次,無人機方隊以空軍和陸軍混編模式參閱,體現了聯合作戰的特點,新型無人機也被譽為“我軍新質戰鬥力的重要力量”。
無人機研製的“國家隊”年少當家
“怎麼樣?有沒有信心做世界領先的反輻射無人機?”部隊首長發問。“這是國家給予我們的至高榮譽。”愛生公司負責人回答,“西工大是無人機研製領域的‘國家隊’,要做就要做好。”
經籌劃,上世紀末,由西安愛生擔任總師單位的某型反輻射無人機系統正式列入國家重大工程項目。項目研製團隊,是名副其實的“年少當家”,項目總設計師和幾位副總設計師大都是30歲出頭的年輕人。
正是這支用青春擔當的隊伍,成就了我國無人機研製的不凡歷程。——“那個時候,就不知道累!實驗室裡幹到半夜,鋼絲床上躺兩三個小時,凌晨起來接著幹。”回想起那段歲月,科研人員十分感慨。
立下“軍令狀”,面前橫亘的卻是眾多困難。
第一重難關——能力。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該型反輻射無人機都是一項重大創新,研發能力需要提升一個層次。可是如何提升?關鍵技術、難點項目如何攻克?都讓項目組大費周章,“壓力山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