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張祖群:台灣陝西村的前世今生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8-26 00:33:50


  中評社福州8月26日電(記者 黃博寧)首都經貿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教授張祖群日前在福建師範大學舉辦的第三屆兩岸文化發展論壇上敘述了台灣陝西村的情況,他表示,台灣陝西村有山西和台灣的雙重特徵,村民已經不會講陝西話,多講閩南語和台灣版的普通話,秦腔明顯帶有閩南語色彩的秦腔仍然吼唱著傳統的秦腔劇目。他們身在台灣,但關心陝西的事情,把陝西看作心底的故鄉。

  在中國寶島台灣有一個陝西村,原名“陝西莊”,它位於台灣西部彰化平原的秀水鄉。這裡居住的都是明末清初鄭成功收複台灣時的民族英雄馬信的陝西籍部將,同鄉戰士的後裔。

  陝西村的發現和識別是30多年前的事情。1977年7月,當時台灣省教育部門的陝西籍督學徐秉琰等一行數人到陝西村調研教育、文化、民生等,搜集資料,發現當地村民墓碑上多刻有祖籍“陝西”,通過田野考察認定該村先人來自山西。

  台灣彰化的陝西村多是鄭成功時代陝西軍人之後裔,現在以林、張、李、吳為四大姓,信奉當時的馬信將軍,突出表現在烏面將軍廟信仰。

  居民大部分以農耕為主,水稻一年兩熟,收割後間種豌豆、亞麥等農作物。農閑時,村民常去工廠兼工。如今,村民的生活水準不斷提高。農村道路柏油化全部鋪設完畢,而且,高速公路從村子西邊通過。村裡的年輕人多到城鎮發展,尋找機會。村裡老弱大多以務農為生 。

  從文化移植來看,台灣陝西村的村民已經不會講陝西話,生活習俗也跟台灣人無異,但是他們演唱的村戲無論在琴技、拉板、唱法上都與秦腔相去無幾。另外,與別處不同,陝西村的宗祠除了供奉祖先牌位,還供奉著令劍、令旗以及寫著東西南北中各營的令牌,顯示了他們慎終追遠的故園情懷。

  從文化創新來看,台灣陝西村有明顯的文化異化。這個獨特的村落記載著先民“反清複明”、康熙平台的戰爭記憶,同時也記錄他們的先祖明末清初遷到台灣,並定居此地從事熱帶山地農墾活動的祖先記憶。這兩種“大歷史”與“小歷史”在陝西村這個點上有效結合,陝西村後代對先祖的文化記憶典型的表達是供奉著烏面將軍的“馬信廟”和“三秦雄風”的牌匾。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