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張冠華語中評:台灣勿錯過歷史機遇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4-03 00:28:48


中國社科院台研所副所長張冠華(中評社 王永雪攝)
 
  台灣的服務業需要拓展對外市場空間,大陸正好處在向服務業社會轉型的起步階段,這就再次形成了兩岸經濟發展的階段性差異與互補。從這個角度看,大陸將為台灣服務業向外拓展提供一個非常龐大的市場。好比島內美髮業者做的一個形象比喻,“理兩千三百萬個頭和十五億個頭,這個市場空間完全不可同日而語。”更重要的是,服務業相較於製造業,與文化、習俗等聯繫更為密切,兩岸同文同種,使台灣服務業在大陸更有著得天獨厚的競爭優勢。台灣近年來提出“三業四化”的轉型升級方案,即製造業的服務化、傳統產業特色化、服務業的國際化與科技化是正確的方向,台灣服務業要實現國際化、走出去,大陸市場一定是最大的市場腹地。1995年連戰任台灣行政部門領導人的時候,曾提出過發展台灣為“亞太營運中心”的計劃,其中六大營運中心中的五個屬於服務業,當時台灣委託美國的麥肯錫顧問公司進行評估,結論是台灣“亞太營運中心”計劃要成功,80%以上要以大陸市場為腹地。現在台灣服務業比重占GDP比重更高,服務業要實現國際化的轉型,更離不開大陸市場的支撐。

  記者:民進黨人士認為,服貿協議只有利於大企業、“官二代”,請問您怎麼看服貿協議對台灣中小企業的影響? 

  張冠華:不準確,是一種扭曲的看法。台灣的服務業是以中小型企業為主,大企業在服務業者中占的比重非常低。從大陸對台灣開放的80項中,有一些大企業,如銀行、保險、證券業等,但更多的還是中小企業,如資訊服務業、零售業、旅行業、電子商務等,都是以中小企業為主的行業。而且兩岸有同文同種優勢,不像一般國家間的跨境投資,須是大企業才能克服語言、環境等差異帶來的投資門檻和成本。台灣服務業的中小企業在大陸有著獨特的競爭優勢。這在過去台灣製造業中小企業在大陸的成功已是明證。而最近的島內反服貿協議聲音中,質疑服貿有利於大企業而損害中小企業,是一種嚴重誤異。這些聲音是片面放大甚至扭曲台灣開放服務業可能產生的不利後果,而完全不考慮大陸對台灣開放服務業帶來的巨大利益。這種聲音如果進一步擴大,對台灣經濟的開放、自由化都會是重大障礙。台灣是海島型經濟,自身缺乏資源與市場,經濟開放和自由化是台灣經濟的立身之本,如果台灣在參與區域經濟合作進程中只取不給,人家為什麼要對你開放呢?只能是自外於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這種取向是萬萬要不得的。

  目前島內的反服貿協議運動中,還有很多聲音質疑台灣開放的服務業會受到嚴重衝擊,也是一種誇大甚至是謠言。台灣在兩岸服務貿易協定中對大陸開放的服務業專案,已經對外資開放,很多外資服務業水準高於大陸,目前並沒有對台灣服務業造成什麼影響。所謂美容美髮業、印刷業等將受嚴重衝擊,可能性也不大,大陸市場這麼大,難以相像大陸的美容美髮業者會湧入台灣島內,有那麼大的經濟誘因嗎?台灣餐飲業已有陸資進入了,包括大陸知名的全聚德、俏江南等,對台灣餐飲業產生衝擊了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