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評深度:楊開煌析大陸解決台灣問題之變
http://www.CRNTT.com   2024-10-11 00:11:50


銘傳大學公共事務系教授、中國大陸研究學會會長楊開煌與中評社助理總編輯林艷合影(中評社 林艷攝)
 
  融合發展不只是承繼惠台精神 更有協台、懲台手段

  楊開煌表示,習總書記從2014年提出“融合發展”至今已有10年,福建融合發展示範區也滿一週年。此時,十分有必要再去重新去體會中央的精神,更細心地領會當年為什麼要用“融合發展”來強化“和平發展”;這絕對不是一個簡單的名詞轉變,需要認真思考融合發展希望的目的是什麼以及要怎麼做到。他認為,兩岸融合發展不只是承繼惠台精神,而是由惠台、協台、懲台三者合一共同組成。因此,“融合”不僅僅是兩岸之間發展的融合,而且也是解決台灣問題的手段和方法之間的融合;和平發展時期的核心理念是“惠台”,而且是經由兩岸官方與民間通力合作,盡可能給予台灣同胞在大陸更多的施展空間和便利;台灣也有序開放與大陸的官、民交流,增進瞭解。如今“融合發展”是在兩岸之間官方互不往來,民間交流仍受“新冠疫情”、台灣“反中、仇中”的影響下,“惠台”措施,則是對台灣民間的片面便民、利民的施惠之舉。那麼在兩岸關係緊張之時,中共當局為何堅持片面施惠呢?

  楊開煌表示,從中央政策的角度來看,大陸希望通過和平統一方針的實施,讓台灣同胞感受到,儘管兩岸已經分離這麼久,但大陸依然將台灣同胞視為中國人,並會努力給予台灣同胞與大陸居民相同的公民待遇。其實,從國家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的角度看,台獨不義以台胞為芻狗,中共不能不仁置台胞於不顧。楊開煌指出,今年習近平總書記與馬英九會面時提到,只要承認一個中華民族,這個表述已經從國家認同擴展到了民族認同,也就是說如果從國家政治上承認一中有困難,至少從血緣上是沒有爭議的。這種做法可以進一步讓台灣人更容易接受自己的中國人身份,因為無論是血緣、文字、習俗,還是價值觀,這些都與中國大陸緊密相連。這種策略也是針對民進黨不斷推動所謂“去中國化”政策,因為“去中華民族化”是無法做到的。

  當然,這個過程需要逐步推進,不能一蹴而就。《中國評論》月刊曾有觀點指出,兩岸融合發展是一種雙向奔赴。那麼,在當前做不到雙向奔赴情況下,大陸應該讓在陸的新台胞先融入大陸的社會。如果做不到全國範圍,至少福建可以先起一個帶頭作用。

  其次,嚴懲“台獨”。楊開煌表示,因應外部勢力和“台獨”高漲的氣焰,當前大陸已經展現出了除惠台之外的非和平手段的積極性。比如發佈“懲獨22條”及公佈“台獨頑固分子”懲處名單,採取了強制性的法律手段加以處理,包括一些在大陸賺錢卻資助“台獨”行為的台商。可見,大陸已經不再像過去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如今“台獨”政客每挑釁一次,大陸對於台海執法的範圍就會進一步擴大,也就是說台海的行政管轄已歸大陸所有。

  再者,楊開煌認為,在兩岸融合發展中,大陸應繼續協助海外台胞應對不公待遇,幫助台灣同胞感受到來自祖國大陸的支持。比如前不久台灣漁船被日本扣押,要求繳納百餘萬元罰款時,大陸海警出面要求釋放船員,最終漁民得以獲釋。這種行動非常重要,顯示了對台灣同胞的關懷與支持。雖然,近年台灣經濟依賴大陸的說法減弱,台美貿易有所增加,有些人認為不再需要依賴大陸。但是在海外台胞遇到不公待遇,美國並不會出面干預,而台灣也無力解決,此時台胞若能夠得到祖國大陸的援助,一定會令他們銘記於心。

  楊開煌建議,大陸方面可以結合過往曾幫助台胞撤僑的經歷,進一步在駐外使領館設立專門機構,比如“台胞組”或“台灣科”,安排專人負責處理台灣同胞在海外遇到的護照、治安、安全或緊急救助等問題。這樣做能夠及時有效地提供援助,讓台灣人民感受到大陸無差別在保台灣同胞利益,進一步增強兩岸融合發展的成效。

  除了針對台灣同胞的“惠台、協台”強化台灣人民的中國人認同;大陸“懲台”以處罰台獨份子外,環島演訓,軍事突破,嚇阻外力,斷其覬覦,亦同步推進,形成合圍,以力逼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