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台灣史研究室副研究員李理(中評社 王永雪攝) |
中評社泉州12月11日電(記者 王永雪)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台灣史研究室副研究員李理昨日在第三屆“中華文化發展方略——兩岸四地文化沙龍”上表示,“一帶一路”為台灣發展提供了契機,如果未來民進黨執政,台灣可能缺席“一帶一路”,甚至可能出現“破壞”性作用。
李理表示,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新構想,是順應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潮流,秉持開放的區域合作精神,致力於維護全球自由貿易體系和開放型世界經濟的新嘗試。“一帶一路”既是中國擴大和深化對外開放的需要,也是加強和亞歐非及世界各國互利合作的需要。“一帶一路”的共建也符合國際社會的根本利益,彰顯人類社會共同發展的理想和美好追求,是國際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積極探索。
“一帶一路”為台灣發展提供了契機。從亞太經濟來看,台灣參與“一帶一路”的“中介”經濟地位可以從技術、資金與市場等面向來啟動。從地理地緣位置來看,台灣位於海上絲綢之路起始的要衝地帶,因屬於淺碟型外向型經濟,在相當程度上依賴於出口拉動,更需要進口大量的資源。
李理認為,台灣融入到“一帶一路”,不但能為島內業者帶來無比巨大的商機,而且還有助於大陸台資經濟的觸角能更廣泛地延伸到沿線地區。從長遠看,台灣能否融入到“一帶一路”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中,關係著台灣在全球經貿新一輪布局中能否占得先機,取得優勢,也關係到台灣未來數十年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
台灣對此是無法也不應當忽視“一帶一路”在深化擴大區域合作機制的基礎上與沿線各國共創繁榮願景的趨勢。如果台灣順勢而為,融入到“一帶一路”中,島內的工業、科技、金融、貿易、服務等各業都會因此而得到廣闊的發展空間,在參與區域經濟合作方面就能發揮較大的優勢。也只有這樣,台灣才能重塑其在區域合作中的關鍵地位,避免陷入邊緣化的境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