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7日電/“夥伴關係”是中國外交中最具特色、最鮮明的詞語之一。通過建立不同層次、類型、性質的夥伴關係,中國走出了一條廣交朋友、結伴不結盟的道路,擴大同各國的利益交匯點,推動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推動形成人類命運共同體和利益共同體。今年是上海合作組織成立15周年,在上合組織框架內,“夥伴關係”覆蓋全體成員國,可謂雙邊與多邊互動的“夥伴關係外交”典範,深刻詮釋了中國對於“夥伴”的定義和“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
重大核心利益相互支持
中國與上合組織成員國的“夥伴關係”前都帶有“戰略”二字,這表明了成員國之間在涉及領土主權、國家安全、社會穩定、發展道路等重大核心利益問題上相互支持,在本地區及周邊重大問題上密切溝通和協調,並發出明確一致的信號。在重大核心利益上的相互支持是“夥伴關係”得以建立的基礎。
首都師範大學教授、上海合作組織大學中方秘書長隋然告訴記者,對中國人民而言,沒有什麼比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更為重要的。在南海問題上,上合組織明確發聲,理解並支持中國政府為維護南海地區和平穩定所作努力,支持有關當事國根據雙邊協議和《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的規定,通過友好磋商和談判,和平解決領土和海洋爭議問題。堅決反對域外國家介入南海問題,反對南海問題國際化,肯定中國政府為結束南海鬧劇、回歸正軌作出的努力。
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副研究員蘇暢認為,上合組織安全合作的重點是維護成員國的國家安全,打擊恐怖主義,其中,中亞國家的安全問題是重中之重。塔什干峰會把阿富汗、中東問題列入議題是出於對本地區的安全考慮,這體現出上合組織在新的國際形勢下具有的靈活性。對國際重大問題和地區熱點問題的關注,體現出上合組織的責任感和對成員國核心利益的關切。
展現開放包容理念
中國的“交友觀”是開放包容的,願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同所有國家發展友好合作。正是這種廣闊的胸襟使得中國以多邊為舞台屢屢獲得雙邊關係的提升。
塔什干峰會上簽署了印度、巴基斯坦加入上合組織義務的備忘錄,上合組織迎來了首次擴員。新疆大學中亞研究院教授潘志平認為,在對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的“上海精神”有著高度認同的前提下,上合組織的大門是開放的。吸納進來的新成員由於有了“價值預設”,從而更容易與老成員展開合作,提升雙邊關係。在塔什干峰會上,中國和烏茲別克斯坦的關係升級為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或許可成為一個在上合組織框架內提升“夥伴關係”的榜樣,這也是多邊關係利好給雙邊關係帶來的回饋。
印度和巴基斯坦以正式成員國身份加入,顯示了上合組織具有的包容性和為地區和平作出的卓越努力。蘇暢認為,印巴的加入首先說明了各成員國間的政治互信進一步提升,尤其是中俄兩大國之間的相互信任,這對於本地區的和平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其次,說明在和平與發展的大潮下,印巴意識到“合則兩利”,只有相互支持,才能真正維護本國利益;最後,說明上合組織的機制建設進一步成熟、發展,參與國對“夥伴關係”的認同和對“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深切認可。
創新升級夥伴關係網絡
中國注重對夥伴關係網絡的創新與升級,不僅體現在推動上合組織吸納新成員、擴大“朋友圈”的範圍,還體現在注重與“老朋友”強化聯繫紐帶、深化合作機制,力求在重點領域有所突破方面。特別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之後,中國與其他成員國之間展開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務實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