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台灣民衆黨未來的可能發展
http://www.CRNTT.com   2024-06-06 16:22:48


民眾黨的未來發展會否“泡沫化”,要看柯文哲如何選擇他的從政之路。
  中評社╱題:台灣民衆黨未來的可能發展 作者:劉東皋(台灣),台灣新故鄉智庫協會研究員

  【摘要】2024選舉已確立民衆黨為台灣第三大黨地位,但未來發展充滿挑戰。民衆黨的未來發展會否“泡沫化”,要看柯文哲如何選擇他的從政之路。堅守理念,為所當為,卓然力行,號召更多人走在正途,改變已遭藍綠政客扭曲的社會價值與腐敗的政治風氣,應是柯文哲與民衆黨不致淪為泡沫的唯一正途。

  台灣2024選舉,民衆黨主席柯文哲獲得369萬票的支持,得票率26.5%;同時,在政黨票上,民衆黨也拿下了304萬餘票,得票率約22%;雖然僅取得8席不分區“立委”,但已確立台灣第三大黨的地位。

  問題是,被部分藍綠政治人物與政論名嘴譏評為“一人黨”的民衆黨,是否會如同早年的新黨、親民黨、台聯黨或最近泡沫掉的時代力量黨那樣,在不出四到八年的時間就泡沫化了呢?從選民結構來看,民衆黨或許“未必”會泡沫化;重點在於,柯文哲要如何走出一人黨的困境。

  說是“未必”,是因為民衆黨有可能泡沫化,如果他變成小綠或小藍,或如親民黨那樣被國民黨“併掉”,則可能在未來八到十二年內,民衆黨就會淪為像台聯、親民黨那樣,成為無足輕重的小黨。不過,短期內,或說未來四年,柯文哲應該尚有他的保鮮期,許多年輕人受其感動而堅定投票給他,民衆黨應還能保有第三大黨的優勢。

  民衆黨保鮮期難料

  但是,若長期衹是維持第三大黨,恐怕會像三國時期的蜀漢一樣,在人才逐漸凋零、資源受到局限之下,早晚也是要泡沫掉。何況,政治人物在鎂光燈下受到放大檢視,除了柯本人,其他民衆黨的黨政人物表現是否符合支持者期望、還是會因嚐到權力滋味後而變質,也都會影響人民後續的支持力道。

  即因如此,柯文哲、或說民衆黨(二者目前可說是一體兩面)未來要怎麼做,才能避免逐漸熱度退燒的情況;以及,要如何做才能發展壯大?

  從策略的層面思考,首先,可從大環境、總體面先分析。以柯文哲的選民結構來看,與早年的新黨、親民黨及後來的台聯、時代力量不同,柯文哲的選民,多是講求是非公義、想要超越藍綠的青年及知識選民,包括許多被視為“較感性”而富有正義感的年輕人。

  而新黨與親民黨,雖然在創黨當時曾帶起一陣風潮,但屬性仍相對偏藍,雖然親民黨“永遠的”主席宋楚瑜有心要超越藍綠,走中間路線,但他的人設定位脫不了藍皮膚的色彩,後來又同意黨內菁英回歸國民黨,自此便失去了親民黨的“主體”地位。

  同樣的,走本土路線的台聯,難以超脫土綠色彩,後來便脫不了民進黨的附庸角色;加上內部人謀不臧,終致後續無力。以青年、清新為號召的時代力量則因前主席徐永明涉及太平洋SOGO收賄案、創黨主席黃國昌割袍斷義投奔民衆黨,黨內欠缺如柯文哲一般的明星政治人物;加以白色力量捲起的旋風,年輕選票幾乎全跑到柯文哲的民衆黨身上。

  小藍小綠皆泡沫

  放眼這10年來,台灣政壇包括國民黨、民進黨及其他小黨,看不到有類似柯文哲獨具直白而有相當知識水平(主要在於他的認真與用功)特色並能吸引年輕選民的政治人物。韓國瑜雖曾帶起韓流風潮,除了深藍、正藍選民外,也曾吸引不少年輕人的支持,但他在德不夠厚、才尚有限的情況下,便急於搶攻大位,不但敗給了蔡英文,連當初在高雄支持他的許多年輕人,最後還返鄉投下罷免票,在高雄根據地尚未扎穩之下失掉了難得打下的地盤。

  地方藍營人士有人形容,韓國瑜早年混跡風花雪月場所,練就一嘴“啦嘻功夫”,加上江湖見多識廣,很有點機智聰明,然而其政治智慧終究有限。如今沉潛一段時間後重新出山便高升“立法院長”;如其本性不壞、若能堅持公義與公益底線發揮捭闔長才,未來在國民黨內或能再創一番天地。

  舉韓國瑜為例,也是為了反襯柯文哲的獨特個性。柯文哲從一名政治素人因緣際會擔任兩屆台北市長,並能在2024選舉帶起一股風潮,與其個性特色與學識經歷不能說沒有關係。和韓國瑜相較,柯在學識的深廣度自是較優,且不論從醫或從政時期,也未曾沾染過多的江湖惡習(如不少政治人物習於上賭桌、酒店喬事)。較之韓國瑜的“陳年往事”曾難以被知識藍、經濟藍及知識青年所接受,柯文哲與白色力量的支持力道自是較“韓流”更加穩固。

  從競爭的動態面來看柯文哲與民衆黨,民衆黨要突破藍、綠的夾擊成為第二大黨或第一大黨,確實困難。不過,民衆黨要想突破第三小黨的局面,不是不可能,我們還是可從天時、地利與人和的角度加以剖析。雖然,有時候天時與環境大趨勢非一個人、一個黨所能掌控改變,但事在人為的部分,“對的事仍要盡力而為”。

  藍白雖破局 卻充分顯現三足版圖

  就天時而言,這次的選舉雖然因藍白合破局而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然而,柯文哲選擇“走自己的路”之結果,也凸顯出三點重要意涵。

  首先,多數中間、年輕與知識選民,確實極度厭惡藍綠政黨的無能、腐敗及墮落,轉而支持柯文哲。這股力量呈現的是社會上善與正義的取向。如果藍白合成功而下架了執政的民進黨,則將不易透析有多少人民的力量是真正能超越藍綠。這股超越藍綠而多數講求公義是非的力量,柯文哲與民衆黨既需善用善導,也不能辜負。

  柯文哲雖然在大選前於君悅會上遭設計而致藍白合破局,但藍白不合後在短短兩個月的時間與有限的人力、物力資源下,受到兩黨無情且猛烈的攻擊後,個人還能拿下369萬票,政黨也有五分之一強的支持率,若是以德國式的政黨票分配“立委”席次,民衆黨至少可取得25席的“立委”,顯示其在社會上的實質政治力。

  此外,藍白合破局後三黨全力攻堅、國民黨又刻意運用各種手段強力操作棄保,也讓這次的投票結果充分顯示大多數選民的意識與意向的選擇。三足鼎立版圖因此清晰而明確。也因為版圖清晰而明確,柯文哲與民衆黨才能在此基礎上,設定未來的競爭策略與發展途徑。

  藍綠都有裝睡與既得利益者

  從這次大選過程來看既有的三黨版圖,及從柯文哲的人設與民衆黨的屬性定位分析,民衆黨想從綠營既有版圖挖掘新支持者的機會恐不大,反而是爭取國民黨理性支持者的機會更大。但民衆黨不可能挖得動傳統國民黨地方派系的票源,唯有在政策上、在問政表現上,爭取更多的淺藍與知識藍、理性藍的認同,才可能挖得到既有藍營支持者的選票。

  綠營的選票可說是鐵板一塊;也就是說,再怎麼訴之以理、再怎麼講是非對錯,支持綠營中的許多人(雖非全部)仍是意識形態掛帥。所謂“裝睡的人叫不醒”,進一步說,暮鼓晨鐘再怎麼響,不想聽的人還是掩耳不聽。柯文哲想要從事一場政治革新的社會運動,對綠營中的許多人恐難有“教育”或“教化”之可能。雖然不是沒有,但應該也是極少數。

  尤其,對一些與既有政治掌權者已形成利益結合、黑金或白金掛鈎者,再怎麼對其講社會正義與公平,這些人也不可能會聽得進去或幡然醒悟。

  白營要想再擴張版圖與支持者,確是一場硬仗。因為藍綠的基本盤已呈現出極為穩固的情況。民衆黨要在堅持價值與核心理念下,落實理性、科學、務實的問政,還要表現得比藍、綠兩黨都出色,才有機會爭取更多支持,在民衆黨既有資源與人力條件局限下,確實頗不容易。

  競爭呈動態發展 他黨也有人求進步

  就競爭策略的角度看,三黨競爭本屬動態發展,不會呈靜態模式。也就是說,當民衆黨發動改革“攻勢”,國民黨或民進黨內也有可能啟動其改革“攻勢”。舉例來說,當民衆黨提出具體有效的“居住正義”的政策內容,國民黨內的戰鬥藍或不受建商財團掌握的“立委”,也可能提出更強有力的政策方案。

  同樣的,忍了四年才剛當上“總統”的賴清德,如果他的歷史思維與自我期望遠高於蔡英文,不想在歷史留下臭名,則他也可能會發起民進黨內部的重大改革。

  可以說,民衆黨此次的崛起,是立基於民進黨貪腐不堪與國民黨的腐朽無能下激起的一股“民氣”。在蔡英文執政團隊的腐敗與國民黨朱、金、侯的機關算盡下,許多青年與知識分子乃寄望於柯文哲所打出的正義公平訴求。若賴清德銳意推動民進黨的“清廉勤政”,以及國民黨眾多新科“立委”的自我期許與推動革新,則柯文哲要再“拓展”民衆黨的版圖,自會更加困難。

  多年前自己還在大學企管系兼課時,曾舉“信義房屋”的成功為案例。信義房屋是第一家房屋中介股票上市公司,記得那時的股價維持在每股90元左右。我告訴學生,就是因為早年眾多房屋中介公司從業人員良莠不齊(不動產經紀人制度還未正式上路),常常以買方、賣方兩頭賺差價的方式欺瞞客戶,當信義房屋打出“信義”兩個字,並確實有一套管理中介人員誠信負責的制度與訓練,讓“信義”房屋受到眾多房屋買賣委託客戶的信任,也才讓信義房屋在房仲業異軍突起,快速成長。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