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10月6日記者會全文
http://www.CRNTT.com   2021-10-07 12:19:05


 
 
  第二條就是已立項的北環線,再將其向北伸延,經落馬洲河套區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再穿過深圳河至新皇崗口岸,深圳的新皇崗口岸亦於地庫預留地方接通這條鐵路。
 
  第三條就是很多市民使用的東鐵。東鐵現時的終站是一個跨境的羅湖站,我們亦曾與港鐵和深圳研究,將東鐵線伸延至越過深圳河,至位於深圳羅湖的車站,然後在該處進行“一地兩檢”,於是在香港就會像皇崗、落馬洲口岸般騰出一些地。若我們的跨境站已移至深圳那邊,我們利用東鐵線延伸至深圳的羅湖,可以在現時東鐵線的羅湖站之前、未到上水站的位置加一個站,我們姑且在報告書中稱其為羅湖南站;羅湖南站不是用來跨境,是用來服務將來文錦渡一帶商住用途。
 
  第四個鐵路項目是北環線——雖然都是北環線,但今次是向東移、向東走。向東走將會經過羅湖、文錦渡、香園圍、坪輋、打鼓嶺,以及快有人口入住的皇后山公屋,再落回粉嶺,從而接駁東鐵線。
 
  第五條未必是一條鐵路,現在寫是一條自動捷運系統,可能是一條單軌、無人駕駛,是由尖鼻咀至流浮山,面向深圳前海,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岸邊。以上是五個新的鐵路項目。
 
  我們在這次北部發展規劃中,找到四個更大規模的房屋拓地項目,是額外提供的。原本的六、七個項目,例如元朗南、洪水橋或新田,它們將繼續作房屋用途,因為發展局已規劃了一段時間,而我們可以在四個地方擴容,包括在洪水橋/廈村一帶、流浮山至白泥一帶、古洞北的新發展區至馬草壟一帶,以及在我剛才說有了新的羅湖南站後,羅湖/文錦渡一帶的發展項目;但保育必須與發展共存,所以今次我們會建設三個濕地保育公園,分別是南生圍、三寶樹,以及蠔殼圍——我們不會發展這些地方,甚至會收回私人魚塘讓其有一個積極管理的發展模式。
 
  圖中“二”是代表有兩個戶外生態康樂/旅遊空間項目,兩個地方都是一條徑,一條是穿越新界北的城鄉綠道,這條綠道可由山中經市區、溪邊,再一直走下去,是第一條不是局限於郊野地方的徑;第二個是我剛才說,在西邊非常美麗的尖鼻咀至白泥的海岸保護公園和海濱長廊。圖中“一”是代表我們將會在北部都會區建設新田科技城,佔地1 100公頃,其中預留給創科大概有150公頃的地,興建後其樓面面積等於今日白石角科學園的16.5倍,這規模令我們很有信心香港有能力打造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
 
  在這裡我進入第二個想跟大家交代的議題,因為在這份《施政報告》說了很多關於國際創新科技中心,而且分散在不同篇章,所以整合讓大家知道,特區政府今日怎樣整體推動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從而成為大灣區的國際創新科技中心。過去四年多,我們投放了1,300億元,但這些錢完全沒有白費,它令今日的香港創科事業生機勃勃,若你向每位做科研的人士詢問,他都會跟你說現在進入了一個黃金時代。中央人民政府對香港推動創科亦是不遺餘力,由科學技術部、中國科學院、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以至深圳、廣東,都很支持我們推動創科發展,亦有一些很實質的惠港政策。我們在這次《施政報告》中提出,建立一個更完整的創科生態系統,而更完整的創科系統需要基建,因為最窒礙香港發展的就是土地和基建,所以今次是大規模地開拓創科的基建。
 
  第一,是白石角的科學園,因為它的位置非常好,今日已匯聚了900間公司、15 000名人員做科研。與其在別處又開拓一個科學園——當然我們亦會在新田開拓——但如果不利用白石角,是有些可惜,所以我們會重新啟動馬料水填海和利用沙田污水處理廠遷移後的88公頃土地,將會主要用作擴建科學園。這對居民來說應該是個好消息,因為當日有些居民反對馬料水填海作住宅用途,他們擔心交通擠塞,但是用作科學園的話,在科學園居住和工作的人都是在該區內活動,所以對周邊的交通影響是不大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