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鐘厚濤:兩岸命運共同體踐行路徑探析
http://www.CRNTT.com   2023-01-22 00:14:44


 
  鐘厚濤指出,認同兼容,即由文化認同向政治認同的轉換。

  從文化政治學的角度來講,在國家競爭和文明衝突中,文化本身就具有政治性。現在大陸建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認同,台灣建構“台灣特色的中華文化”的認同,在其核心價值上都充滿了政治考慮。兩岸政治關係是在一個政治體系內部的兩個次級政治體的關係,若兩岸無法以共同的政治認同即“兩岸一中”作為最大公約數和根基,就很容易造成“雞同鴨講”的情況。從另一方面來看,政治衝突也是一個文化問題,其深刻的根源是歷史上形成的價值觀念和感情。所以,兩岸問題表面上看是政治問題,但也是文化問題。與打造兩岸經濟利益共同體相比,建構兩岸共同的文化認同的任務更為複雜艱巨。由此可見,解決兩岸的政治衝突,不能只從政治角度考慮,還需要深化兩岸的文化融合。特別需要強調的是,新時代背景下兩岸命運共同體的構建,如果過於強調資源的利用與權力的分配,過於渴求“一體”的同質化形成,我們同樣會誤入政治本位和政治中心主義的誤區,因為任何時候凸顯政治性往往都會引發民粹的躁動。如此之下,我們需要以復線的邏輯進行頂層設計,力爭把看似矛盾對立的事務合二為一,以便為兩岸命運共同體的構建尋找到最佳的路線圖指引。

  (一)以文化交流推動兩岸同胞心靈契合。中華文化是兩岸同胞區別於其他民族的基本特質,是民族身份的象徵,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是實現兩岸統一的重要基礎和前提。兩岸在構建身份認同的範式邏輯上,要注重從自有發展到共有,從互動層次的共有知識即共同知識(common knowledge),內化為體系層次的集體知識(collective knowledge)。其中,共同知識的穩定性較弱,容易發生波動;集體知識則具有更高程度的穩定性和連續性,若是經過長時間內化,則可以逐漸成為集體無意識。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中華民族文化認同是個體被群體文化影響固化的過程,是個體對所屬中華文化的歸屬感,表現在從地理方位、歷史記憶到民族劃分的方方面面。中華民族文化認同對於維護國家統一、標誌民族特性以及塑造凝聚力、向心力發揮著支撐性作用,也可以有力抑制“台獨”勢力“去中國化”的陰謀。因而未來兩岸更應該通過加強文化交流,厚植合作基礎,增強民眾互信,從兩岸敵對關係向競爭關係、再向朋友關係和家人關係邁進,努力追尋兩岸友善度和親密性達到理論最高點的“兩岸一家親思維”,因為中國人向來注重“有國才有家”的家國同構思維模式,兩岸一家的背後必然要以兩岸同屬一國為支撐。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