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國核電站遠離地震帶 安全性強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3-18 09:04:34  


中國核電站分布圖
  中評社北京3月18日電/日本9級強震後的核洩漏事故,正逐漸演變成籠罩在全球上空的核危機陰霾。作為日本近鄰,中國近年來正大力發展核能發電,如何保證核安全已成為外界對中國核發展的焦點。經香港文匯報記者多方查詢得知,中國核電設施在選址、抗災害能力、核電技術以及核應急管理等方面均與日本不同,“中國核電安全可保證”是官方、企業以及業界的共識。中科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核科學技術專業教授陳達亦表示,中國核電站均未建在地震帶上。

  與日本等核電大國相比,中國的核電發展一直處於相對保守的狀態,目前共有13座正在運行的核電機組,21座在建核電站。雖然中國的核電發展曾引發多次爭議甚至幾度擱置,但在如今看來,這些帶給核電發展的並非毫無益處。

  選址嚴苛 須考慮地震

  外界分析,日本核危機之所以演變成當前的嚴重情況,與核電設施選址、抗災害能力、核電技術以及核應急管理等多方面因素息息相關。中國核電發展在上述問題上,則有較明顯的優勢。

  “據我所知,中國在建、已建核電站都沒有處在地震帶上”,中科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核科學技術專業教授陳達表示。中國核電站在選址時,必須考慮到,以該地為圓心、300公里為半徑的區域內歷史上是否有過地震。向前須核查該地2,000年前發生地震的歷史記錄,向後則須預測50年一遇地震的發生概率。

  事實上,環保部日前發佈並將於2011年9月正式實施的《核動力廠環境輻射防護規定》亦對核設施的選址進行堪稱“嚴苛”的規定:必須綜合考慮所在區域的地質、地震、水文、氣象、交通運輸、土地和水的利用等環境特徵;必須考慮所在區域內可能發生的自然的或人為的外部事件對核動力廠安全的影響;必須充分論證核動力廠放射性流出物排放、熱排放及化學流出物排放對環境、當地生態系統和公眾的影響;必須考慮新燃料、乏燃料及放射性固體廢物的貯存和轉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相關專題: 日本大地震 福島核危機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