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從日本方面來講,就是“借船出海”,日本政府現在想修憲,想進入安理會,想謀求所謂的正常國家的地位,但這些都需要美國的許可,所以日本就在努力迎合美國,當好它的小兄弟。另外中國愈加強大,日本也愈不甘心,因為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日本都是世界第二,所以其失落感是非常強的,也就只能依托於美日同盟提升其自身的影響力和作用。
中評社記者:對於安倍政府的做法,日本民眾其實反對意見頗多,您怎麼看這一反差?
袁征:我認為,日本的民調是一個互為塑造的過程,而且我一直懷疑日本民眾真正的態度。安倍在議會裡面居於主導地位,儘管有反對聲音,他還是可以按照自身的想法做的。儘管安倍所做之事帶有很強的民族主義,但是在國際上已經有了美國的默許,日本國內的新一代的民眾也不見得對和平憲法有多麼強的留戀。而且,如果說日本是以追求正常國家之路為其志向和抱負的話,我覺得這種反對的聲音會越來越小。而且日本年輕一代對於戰爭和苦難的記憶已經越來越淡漠,所以,從長遠來講,日本變成正常國家的趨勢是不可逆轉、無法阻擋的。
中評社記者:涉及東海、南海問題上,美國一直公開表態不持立場,但是其做法卻與其講法並不一致?
袁征:美國一直講不持立場,但實際上它已經有所偏頗。美國很清楚釣魚島主權問題是有爭議的,但現在日本是美國的盟友。在烏克蘭事件之後,美國受到較大的衝擊,大家在質疑它在關鍵時刻是否能靠得住?所以美國面臨很大的壓力,於是乎,它目前所做的就是攏住日本,給其盟友切實的承諾。至於南海問題,美國既不希望平靜下來也不希望爆發戰事讓中美面對面碰撞,換句話說,美國並不想深度介入但它又需要利用南海問題,所以它才在其中不斷挑事,這裡面有一個非常微妙的平衡。假設南海不存在問題,那麼東南亞國家對美國的需求一定會降低,而美國不願看到這一點。美國所做的一切是以其利益和訴求為支點的,所以對於海洋利益,它也一直在想如何能夠擴大自身在這一地區的發言權和主導權,以此來牽制中國。可以說,中美在西太平洋地區互相競爭,但又竭力避免正面碰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