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騙貸版“金縷玉衣”:有錢能使專家“推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9-07 11:29:12  


  中評社北京9月7日電/商人謝根榮騙貸案近日正在進行二審。法院查明,謝根榮憑借兩件“玉衣”取得銀行信任,不但為之前6.6億的借貸做擔保,又獲得5000萬元貸款及4.5億元銀行承兌匯票。實際上,玉衣系偽造而成,偽造文物後,謝根榮出錢請原故宮博物院副院長等5位專家估價24億元。

  新華每日電訊刊登評論文章稱,用仿制的“金縷玉衣”騙貸事件,一方面露出了銀行信貸監管系統的巨大漏洞,但另一方面露出來的是不良“專家”的“馬腳”。在這一“事件”中,真正唬人的是給假“金縷玉衣”披上“權威鑒定”結論外衣的知名專家。專家不是神,人們也知道專家不是“神”,不當神可以但為什麼偏偏去當“推磨”的“鬼”?——說白了,都是“錢”鬧騰的,古語雲“有錢能使鬼推磨”,放諸於此事亦然。

  鑒定費給少了肯定不行,當事的5位專家,哪一個在業內不是鼎鼎大名?據說,5位專家在接到邀請之後也就是圍著玻璃罩轉一圈,連罩子都沒打開呢,就鑒定成了價值24億元的“寶貝”,一下就是“鯨吞”了幾十萬元評估費。正應了所謂的“騙貸成功的功勞,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呢。”這些甘於“上當”的專家,之所以敢於拿自己的“一世清譽”去“賭”,說到底還是錢來的輕鬆,而對於評估或評價後果的承擔上卻基本為“零”。這既是現實生活中為什麼一些專家敢於“睜眼說瞎話”不考慮後果的主要原因。

  文章表示,一些地方出現重大事故之後,總能聽到個別專家極盡能事辟謠稱事故原因為“天災”;因質量原因發生坍塌事故的某某橋梁,聽說曾經得過什麼樣的“大獎”,這些所謂的“大獎”,就是“收錢發獎”的專家群體搞出來的。幾年前一個號稱“環保酒精廠”的企業,開工3年多時間,因嚴重空氣污染和水污染,導致駐地附近3個自然村人口死亡率增長1.3倍,癌症死亡率增長3.5倍。事後調查發現,這個本不該“出生”的項目,卻是經過專家三次論證、有關部門嚴格批准立項的。“專家”或有被“利用”的因素,但出賣良心的“評估和鑒定專家們”,又收到有關方面多少“紅包”?

  文章稱,專家屬於社會精英群體,某種意義上是社會風氣和社會發展的風向標。被“金錢砸暈”了的專家,事實上在帶頭敗壞社會風氣。有人提出對專家群體的“評估鑒定”、“走穴講學”予以建章立制,而不是讓他們“說了瞎話、拿了紅包”卻不承擔任何責任。這也是扭轉社會不良風氣的一個方面。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